■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三川
12月29日,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揭牌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漯河医专二附院(市骨科医院、市五院)举行。
市骨科医院党委书记韩红军致欢迎词并介绍了该院关于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情况和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他说,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开始建设以来,在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及北京积水潭医院等上级知名医院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骨科亚专业细化,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分设8个病区、300张床位,有脊柱、关节、创伤、骨肿瘤、显微外科、矫形外科、小儿骨科、骨内科、足踝外科9个专业组,在全省卫生系统率先成立了骨科3D打印实验室,并与中南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二是人才梯队完善,学术水平较高。现有骨科医师47名,其中,博士2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30名、硕士生导师2名,2人担任中国关节外科多中心研究工程临床基地研究员。三是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增添了先进诊疗设备。两年来,该院对所有病区和手术室进行了装修、扩建,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有64排128层CT、1.5T磁共振、术中CT,并拥有全市唯一的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外星舱)、肌肉关节振动治疗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等先进治疗设备,今年又购置了3.0T核磁共振投入使用。引进全省首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了脊柱全节段、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微创手术。四是靠大联大,辐射范围广。与日本岛田市民病院、德国西海岸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郑大一附院、台北市立万芳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长期建立技术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了市骨科专科联盟,并与全市及周边地区92家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协议,服务半径辐射周边十几个省市,骨科域外就诊患者占比达40%。
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王进介绍了该院关于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情况。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蒋协远教授为市骨科医院颁发机器人百台手术奖杯并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示范基地授牌。
市卫健委党组书记吕孟奇代表市卫健委向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示范基地在市骨科医院揭牌,标志着全市十个区域医疗中心之一的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全面建成。希望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为我市骨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一要借助平台优势,将骨科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示范基地的良好平台,发挥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治疗的优势,在豫中南乃至全省推广骨科新的治疗理念,提高区域知名度。发挥漯河市骨科创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打造科研创新团队,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二要完善基础设施,细化骨科亚专业。加快推进漯河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综合病房楼建设,尽早建成投入使用,改善群众住院环境,进一步细化骨科亚专业,推进骨科诊疗质量进一步提高。三要争创省级骨科医疗分中心,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省卫健委正在谋划布局省级骨科医疗分中心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全省医疗资源合理布局,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将骨科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将我市打造成豫中南骨科区域医疗中心。
近年来,按照我市全面推进“四城同建”的决策部署和《漯河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要求,市骨科医院和市中心医院作为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建设主体单位,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高端医疗设备购置、骨科亚专业细化、骨科专科联盟组建、就医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骨科专科技术优势更加突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骨科医院独立设置了小儿骨科、足踝外科等科室,引进和培养了多名骨科博士,组建了市骨科专科联盟,引进全省首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截至12月20日,利用机器人已成功完成百例手术,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在豫中南地区的影响力,如期完成了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建设任务。
下一步,市骨科医院将以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建成为契机,加快推进病房楼建设,争取及早投入使用,努力改善患者就医条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引进、培养博士等高学历人才,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充分发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示范基地优势,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加强合作,打造数字骨科、智能骨科,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教研能力;积极打造省级骨科区域医疗中心,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仪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共同观摩了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