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1月7日 星期

儿时的年味儿


■包素娜

一进入腊月,日子就像长了双翅膀,飞一样地掠过头顶,温暖阳光也好,凛冽寒风也罢,总会让人涌上冬天的街头,赶着年的脚步前行。不管是什么时代,“年”都是孩子们的天堂,每到过年,我便不由得会忆起儿时的年。

那时,爸爸爱看书、爱看电视、爱一切新鲜的事物,所以我们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率先买电视的,还是稀有的彩色电视。十四寸,八个按键能收八个台,天线被一根长长的木棍绑着,高高地挂在院子里。高兴之余,我们才发现,可能是信号的缘故,电视白天是收不到几个台的,画面上还伴着雪花,不清晰,只有在晚上尤其是半夜十一二点才有可能收到几个清晰的台。爸爸和姐姐弟弟总会熬到半夜看,只有我熬不了夜又怕冷,一早就钻进被窝里睡了。记不得是哪一年了,除夕晚上,爸爸扭转天线时,突然收到了中央电视台,当时正直播春晚。爸爸就来叫我,每次报幕的间隙,就摇摇熟睡的我,想把我叫醒。也不知那天我在哪儿疯跑了一天,累得要死,反正任凭爸爸再怎么摇我叫我,愣是没把我叫醒。第二天早上,听着他们讨论春晚的节目,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后悔不已,怨自己怎么就睡那么死呢?更充满戏剧性的是,第二年除夕,我吸取了教训,早早地坐在电视机旁满心欢喜地等着,强打精神等到后半夜,居然没等到信号,这便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过完大年初一,就该走亲戚了。所谓走亲戚,就是从正月初二一直到正月十五,要带着礼物到各个亲戚家做客,亲戚再带着礼物回访一趟叫回节。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很多人都是步行,礼物也不像是现在成箱成盒的礼品,只是两瓶罐头、两盒糕点什么的。奶奶岁数大,来看她的亲戚多,爸妈忙不过来,姐姐又不爱出门,回节的任务往往落在我和弟弟身上。我俩不怕走远路,但都不爱吃饺子,去别人家又不敢调皮,所以每年总要让妈妈对亲戚们交代一下,说我俩去回节可千万别下饺子,面条就行。每次去回节,亲戚们总说:“这真是俩不会享福的孩儿,过年还要喝面条。”要知道,那些年,每家吃饺子的次数屈指可数,我俩就在别人的惋惜声中幸福地吃着面条。

回完节回家,总会遇见喝醉酒的大人,有走在路上东摇西晃的,有摔了一跤满脸是泥浑身是水的,有坐在路边哈哈傻笑的,更有跪在一旁哭爹喊娘的。那时并不感觉多讨厌或多可怕,就像看一道新年特有的风景,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在路上出什么事故,就觉得醉了的人竟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当然,最高兴的是从亲戚家回来时,一般只要不是太吝啬的人家,都会把我们带去的礼物留下一两盒,不会让我们空着手回去。每每这时,我和弟弟便不约而同地打起这糕点的主意来。这糕点是用小纸盒装的,外面用绳子大略捆一下,不用解开绳子,小指头往里面一伸,就能摸出几个来,有酥饼、糖角,吃几个舔舔指头,等快到家时,一斤糕点也差不多要下去一半了。我们还是很聪明的,不会就着一盒吃,即使有一盒不爱吃的,也得均着吃,到家门口再把包装纸和绳子整理一下。妈妈老说卖东西的真假,说是一斤,也就半斤多,我和弟弟总躲在屋里捂着嘴笑。后来发现,很多家的糕点都是半盒,大概是小馋猫太多了吧。

儿时的年味儿,不论是遗憾还是满足,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息,吸引着我,让我多年以后仍然乐此不疲地念着、想着,感慨着、傻乐着……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