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4月1日 星期

朱华磊:危难面前写大爱


■本报记者 刘 丹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虽不是医务工作者,不能到一线去战斗,但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志愿者,我必须做点事情。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贡献,我也愿意去做!”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看到众多医务人员和志愿者防护物资紧缺,漯河三铭吾公益中心理事长、河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漯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朱华磊寝食难安。

购买口罩需要大量资金,可朱华磊近年来的生意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基本没有多余资金。如何解决资金难题?朱华磊把目光瞄向了几年前158万元购买的爱车。善解人意的妻子含泪同意朱华磊的决定,一百多万元的车仅卖了五十万元。

资金到位了,更难的是买到防控物资。朱华磊马不停蹄地沟通、协调,每天都要打上百个电话。最终,他通过国内外各种关系协调购买的医疗防护物资陆续到位。

每次收到物品,朱华磊都立马开箱检验,确保每一件防护用品都符合医用标准。他说:“捐出去的每一件防护物品都是生命的保障,我们不能因为急需而迁就。”为了保证捐赠物资用到实处,朱华磊每次都亲自驱车前往一线防控点及单位捐赠。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国家有难时我不会考虑个人的得失和安危。我要跟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防控人员共进退,尽己所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就这样,朱华磊在疫情高发期为40多个防控点及单位的工作人员送去防护物资。在路上遇到没有戴口罩的环卫工,朱华磊会把口罩送到他们手中,耐心提醒他们做好防护。

疫情期间,朱华磊共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7万只(含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口罩1500只、医用防护服180套、医用护目镜100个、医用测温仪30套,总价值近30万元,被大家称为“逆行者的守护人”。

朱华磊的这种行为,很多人都不理解,说他是傻子。朋友给他算了一笔账,只要他把买来的防护物资转手卖掉,轻轻松松就能赚二百多万元。朱华磊是生意人,也需要赚钱,可他没有利用国难赚钱,而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变卖家产,千方百计购买防疫物资进行捐赠。

朱华磊的卖车捐赠之举并非偶然。多年来,他一直尽己所能地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养老院、福利院、聋哑学校、老红军家中、乡村贫困户家里、山区贫困学校等都有他帮扶的身影。他累计参加公益活动上千次,捐款金额累计600多万元,爱心随着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还设立奖学金20万元,资助贫困中学生1000余名;为800多名贫困儿童和残疾智障儿童进行健康训练。他连续多年帮助考上985院校、211院校的贫困大学生,救助资金累计30余万元。

朱华磊先后被评为“临颍县感恩家乡、情系教育爱心天使”、漯河市“十佳市民”、漯河市第九届“十大孝子”、“感动漯河2017十大年度人物”。2018年12月,他荣登“河南好人榜”;2019年2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