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5月13日 星期

2019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增长稳中提质

1、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5%,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9亿元,增长8.5%,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税占比达76.4%,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2、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

推动重点项目库、“三大改造”项目库、百城建设提质项目库、招商引资履约项目库与统计数据库“五库联通”,全年新入库投资项目279个,总量达537个。民间投资增长18.1%,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19.3%,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

3、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全年减税降费14.4亿元,其中地方级税收减收6.2亿元。对困难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4656万元,惠及251家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首次突破100亿元,新增存贷比达到133.4%。工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四上”企业213家。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1、持续做优二产

全年食品产业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60个,新开工85个,新招引36个,实施“三大改造”项目85个。盐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56.5%。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4.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7%。

2、持续做大三产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增长32.8%。全市快递业务量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3、持续做强一产

新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粮食总产达187.4万吨,增长3.2%,增幅居全省第一。我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

三发展后劲快速蓄积

1、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省定、市定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宏途休闲食品产业园、卫龙食品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见效。利通液压复合软管智慧工厂、建泰科技等6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华西希望、嘉吉预混料、食品文化小镇、盐文化小镇等105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2、壮大骨干企业群体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累计达到567家。启动实施4家市本级企业、25家县区企业五年倍增工程,29家倍增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2%。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30个,完成投资239亿元。

3、提升发展载体能力

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区内的“精品店”“高端店”,首批规划的食品智能装备、液压科技、电力装备、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检验检测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1、提升中心城区建管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9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建改造市区道路31条,打通断头路15条;新建改造街头游园17个,新建雨污分流管网14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幸福渠(城区段)生态水系项目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交通路以西段的工程建设。

2、促进县城扩容提质

临颍县颍川西路等一批标志性交通工程建成通车, 35个百城建设提质项目建成投用,黄龙湿地公园成为首批省级湿地公园。舞阳县南外环等一批城市道路项目顺利实施,高速连接线扩宽改造项目全线启动,水系、景观工程和环城、环企林带建设扎实推进。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建成美丽乡村22个。103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清零,497个行政村实现“消薄”。新建农村公路146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342户、农村户厕8.88万户。新解决7.9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五“三大攻坚战”纵深展开

1、全力推进精准脱贫

全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8亿元,新脱贫4537人,剩余8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0.91%下降至0.59%。

2、持续强化污染防治

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398家,完成“双替代”供暖改造30608户。环境空气质量六项因子除臭氧外全面改善,均居历史最好水平。澧河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地下水取水合格率为100%;7条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

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帮助43家企业完善了不动产登记手续,9000多户问题楼盘居民拿到盼望已久的不动产登记证。全年累计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2万余处,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事故起数和重特大事故“三下降、一杜绝”。

六新旧动能加快转化

1、全面深化改革

企业注册登记实现“一次不用跑、一分钱不用掏、三天全办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88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实现线上全流程办理,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0.3万户,总量达36.8万户,分别增长156.7%、108%,均居全省第一。在2018年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排序中,我市居全省第五。

2、持续扩大开放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9个,投资总额达528.6亿元,超10亿元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增长4.3 %。进出口总值65亿元,增长3.9%,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漯河海关挂牌运行。

3、强力推进创新

漯河食品研究院入选河南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了我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突破。 发布全国首个调味面制品团体标准,并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公告实施。中大生物、亲亲食品主导行业标准制定,填补了植物提取、运动保健食品监管领域空白。

七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1、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省定、市定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5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6%。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为全市6.6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惠及困难群众4.5万人次。新建儿童之家325个。新分配公租房2058套。新开工棚改安置房3342套,竣工4118套。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总投资30亿元的20所中小学新建工程全部开工,其中5所已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1730个。新(改、扩)建幼儿园58所,新增学位3510个。生殖遗传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区域辐射力增强,儿童医疗中心和骨科创伤救治中心全面建成,我市成为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

3、强化社会治理

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常态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八政府执行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5.3 %。以周为工作节点,推动困难、问题解决,累计召开三大周例会260次。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