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5月13日 星期

2020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凝神聚力攻难题、破瓶颈,在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上奋勇争先。

1、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防范返贫致贫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员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

2、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重点战役,统筹抓好重点任务,着力消减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快污水处理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3、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完善风险应急预案,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困难企业纾困帮扶。积极稳妥推进问题楼盘和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化解工作。持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二全力以赴扩需求、稳增长,在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支撑上奋勇争先。

1、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密切关注和对接国家、省应对疫情影响的一系列扩投资政策,做好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里盘子。

2、不断激发消费潜力

促进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提档升级。根据疫情形势,及时精准制订和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培育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标准化生鲜套餐等新模式。依法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3、积极扩大外贸出口

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大力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加强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畅通我市优质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大市场的渠道。

三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在培育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上奋勇争先。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以“三链同构”促三次产业融合,打造现代食品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更多支撑性产业。依托专业园区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特色企业入驻,培育细分领域的完善产业生态,努力使专业园区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着力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布局和转移,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加快培育医疗设备、智能装备、人工智能、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力争纳入全省重点园区转型试点。

2、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实施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0亿元以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支持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发展。

3、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力度,推动生猪产能尽快恢复。

四千方百计疏梗阻、优服务,在壮大高质量发展的企业群体上奋勇争先。

1、大力培育骨干企业群体

持续推进“小升规”培育工程;推动细分领域优势企业做精做优,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打造“单项冠军”和“行业小巨人”企业。

2、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

全力支持双汇总部基地建设,支持烟厂易地技改项目,支持际华3515加速智能工厂建设,全力帮助银鸽纾困。对平平、金大地、南街村等25家县区重点倍增工程企业,逐企落实年度项目建设、“三大改造”、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目标,调度各类要素予以重点保障,通过周例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3、纵深推进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

落实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企业“三大改造”财政奖补政策,推动200家企业实施年度“三大改造”项目230个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以上。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加快5G在重点企业、车间、专业园区的推广,打造5G产业发展应用示范点,着力推动“漯河制造”向“漯河智造”转型发展。

五持之以恒打基础、提品质,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乡格局上奋勇争先。

1、强化规划引领

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 同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2、推进城市提质

安排中心城区百城建设提质等项目347项,总投资569亿元,力争再完成年度投资150亿元以上。

3、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综合视频监控体系全覆盖。

4、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规划引领,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并动态清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漯河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60%以上。

5、加快县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突出城市提品质、产业强支撑两项任务,加快提升临颍、舞阳两个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

六驰而不息激潜力、添活力,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上奋勇争先。

1、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动土地综合利用改革,统筹推进各类改革。

2、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力争全年新签约超10亿元重大项目20个以上。强化漯河海关、漯河公共保税仓、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和跨境电商示范园等平台联动发展,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3、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工程。全年新培育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各10家以上。

七坚持不懈降成本、提效率,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上奋勇争先。

1、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精准帮扶,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经济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和风险共担机制。精准落实中央、省支持企业复工达产的各项惠企政策和《漯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30条措施》。

2、强化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推动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强重点领域监管,特别是在疫苗、药品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

3、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实行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金、评先树优、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三挂钩”。

八扎扎实实解民忧、惠民生,在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上奋勇争先。

1、提高就业质量

加大再就业帮扶力度,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人员纳入援助范围,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转岗职工等群体的就业创业。

2、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各类学校的防控措施。持续推进中小学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基本化解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完善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3、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800套,基本建成3950套。

4、优化创新社会治理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共建等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统计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体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抓好港澳、参事、气象、援疆等工作。高质量编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张军亚 版式/付广亚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