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书面听取《关于漯河市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9年钱主要花哪儿了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959052万元,比上年增长8.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际完成215097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7%,增长16.9%
1
全力支持“三大攻坚战”
●筹措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8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保障。
●筹措投入财政资金1.1亿元,保障燃煤锅炉拆改、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土壤污染详查等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城市雾森系统、挥发性有机物自动检测站建设和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站等运行维护
●筹措投入5351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农村户用厕所改造。
2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筹措各项优惠奖励政策资金、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和普惠金融发展、市长质量奖等资金5120万元,投入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3915万元,支持我市工业企业发展,推动重点行业布局调整。
●争取省级以上科技专项资金2947万元,落实市级科技奖励专项资金1450万元,对我市符合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中心等进行奖励。
●落实资金1850万元,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券”对企业参与科技研发的带动作用,完成“科技创新券”首批申请兑付工作,支持全市8家企业9个项目技术研发和改造。
●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6%,居全省第三位。
●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14.4亿元。
●投入创业担保贴息1.5亿元,支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
●积极推进市属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累计投入改革资金6000多万元,全面完成省定7家“僵尸企业”处置工作。
3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落实财政建设资金31.6亿元,支持交通北路新建、太白山路沙河澧河桥、泰山路道路打通、沙河桥匝道、集中供热、雨污分流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开隧线新建、南环路改造等重大交通项目,新建改造市区道路,打通断头路,支持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公交线路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争取专项债券1亿元,推动我市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建设豫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
●统筹落实资金近2亿元,支持河湖水系建设与修复治理、水污染防治与中水利用等八大工程建设,保障雨污分流、澧河取水口上移、幸福渠首闸、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新建改造街头游园、生态绿廊。
●投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利发展及防汛抗旱补助资金3.6亿元,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及时下达农业生产发展、动物防疫补助、双汇产业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奖补等资金1亿元,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
●筹措投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产粮大县补助奖励、农业保险财政保费补贴资金1.8亿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投入资金8274万元,支持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县项目6个、美丽乡村22个。
●投入资金4378万元,支持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53个、田园综合体项目1个。
4
支持保障改善民生
●2019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5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6%。
●筹措投入6.9亿元,加快市区中小学建设。
●筹措投入33.9亿元,支持基础养老金按新标准及时足额发放。
●积极落实5065万元,为6.6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
●筹措投入6768万元,落实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贴,提升城乡低保月补助标准。
●投入1999万元补助优抚对象,落实社保维稳。
●落实3316万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筹措投入资金11.7亿元,支持基本医疗补助、基本卫生服务按新标准发放,保障孤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城乡医疗救助等。
●筹措投入5815万元,保障“两癌两筛”、重度残疾人护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落实资金4656万元,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提高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
●安排6102万元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拨付就业创业专项资金10321万元,提高公益岗位补助标准、实施职业培训补贴等。
●筹措资金1701万元,支持我市“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校园”、举办汽车越野车大赛和许慎文化保护开发等一系列惠民活动开展,推动我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投入410万元,支持许慎文化园碑林及六艺馆建设。
2020年钱要往哪儿花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7.5%
全力以赴支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费9063万元,严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安排支持“三大攻坚战”经费10.5亿元。一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经费2.3亿元,其中:扶贫经费1.3亿元,重点支持实施产业就业脱贫,落实政策兜底保障和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各类扶贫工程,精准扶持防范返贫致贫,支持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经费1亿元,加强与脱贫攻坚的衔接,统筹提升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支持推进厕所革命、美丽乡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二是污染防治经费2亿元,全面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经费6.2亿元,其中:化解政府债务资金5.2亿元,支持继续有序化解政府债务存量,严格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安排食品安全经费1808万元,支持持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做好食品安全生产、监管、检测、疫情防控,守住食品安全这一事关漯河产业安危和民生保障的底线,坚决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安排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平安漯河经费8364万元,支持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防范消除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维护社会稳定,坚决防范安全生产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
重点支持培育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安排“三大改造”、服务业引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科技专项、落实总部经济政策资金4.2亿元,安排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资金1663万元,大力支持我市人才战略计划,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步伐,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逐步实现我市经济发展多元化,构建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持构建高质量发展城乡格局。安排百城提质、城市“双修”、文明创建、“四城同建”经费15.2亿元,支持城市规划编制、交通航运、市政道路设施、供热管网和雨污分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保障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支持医疗服务中心、科技馆、美术馆、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救灾应急储备等完善城市功能项目建设,支持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态水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5亿元,支持稳就业、解决人民群众应享有的基本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支持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安排“放管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补助取消收费单位开支、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等经费7152万元,支持落实免费印章刻制、免费出入境证件邮寄,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支持便民业务办理,减轻群众和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和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支持打造我市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字整理 蒿中刚 版式 付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