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5月13日 星期

计划报告


5月12日,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发改委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0年,我市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抢抓机遇、做强优势、补齐短板,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19年执行情况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粮食总产187.4万吨,增长3.2%、增速居全省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三产增加值增长6.7%,服务业占比达到45%。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居全省第4位。

●全市进出口总值65亿元,同比增长3.9%。

●我市承担的26个省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72.6亿元,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1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3%。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63.7亿元、同比增长6.7%,贷款余额908.9亿元、同比增长14.3%。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全年完成“三大改造”项目330个,完成投资239亿元。

●102家纳入“十百千”亿级培育工程的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20亿元,同比增长15.8%。83家小微企业升级为规上工业企业。

●食品智能装备、液压科技、电力装备、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检验检测六大专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重点企业倍增工程顺利启动,全市29家倍增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

●双汇总部大厦已奠基开工;际华3515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用;烟厂易地技改项目进场施工;银鸽集团完成投资3000万元进行特种纸生产技术改造。

●新增3家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目前全市已达6家。

●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920万件,同比增长76.3%,成功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全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2.8%;网络零售交易额135.2亿元、同比增长51.6%,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

●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84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

"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

●全市投入扶贫资金2.8亿元,支出进度达到95.7%,高于省下达目标3.8个百分点。

●新脱贫4537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0.91%下降至0.59%,剩余8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居全省第6、第8、第8。

●7条国省控河流断面综合达标率在全省排名同比提升5个位次,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III类,提前一年完成省定试点城市目标,在六个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澧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县区“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新建改造淮河路、湘江东路等市区道路31条,打通交通北路、五一路南伸等断头路15条,这是历年来打通断头路最多的一年。西环沙河桥、澧河桥等开工建设。

●新建供热管网30公里,建成热交换站18座,新增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18个共建单位、11个小区实现集中供热。

●建设双龙区域雨污分流管网32.3公里,基本解决了该区域的汛期内涝问题。

●整治老旧小区500个、背街小巷195条,部分区域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新建改造街头游园17个,绿化提升主次干道14条。

●新分配公租房2058套,新开工棚改安置房3342套、竣工4118套。

●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环卫公厕5座,改建环卫公厕30座。

●宁洛高铁(洛阳—平顶山—漯河—周口)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启动。

●沙颍河航运开发漯河至周口段蓄水通航,沙河漯河至平顶山航运工程漯河段建设有序推进。

●舞阳天润50MW风电场项目、协鑫恒洁50MW风电场项目、华润郾城30MW分散式风电项目等按计划开工建设。

●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全市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110万亩、70万亩、33万亩,优质食用菌年产5000万袋。

●拓宽改造提升农村“美丽乡村路”110公里、打通断头路12处、实施危桥改造8处。新建农村等级公路146公里,全市两县三区1268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9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6.53%、提高0.1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城镇户籍人口4918人。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排序中,我市位居29名,持续保持全国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组织的2018年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排序中,我市位居全省第5位。

●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实现贸易交易额424亿元。

●漯河海关挂牌运行,漯河港开港通航,保税物流中心得到省政府批复支持。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同比增长4.3%。

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全市民生支出151.9亿元,同比增长14.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6%。省定10件16项、市定10件38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37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8所,新增学位3510个。

●新建20所中小学中,5所已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1730个。

●漯河技师学院新校区教学楼、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漯河医专新校区等项目稳步推进。

2020年目标任务

●生产总值增长7.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任务

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着力强优势,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促转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聚焦扩投资,增强高质量发展需求支撑

●持续优环境,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

●培育新势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强化融合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乡体系

●决胜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织牢保障网,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