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追求科学育儿,学前亲子消费市场“蛋糕”快速做大,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占家庭支出“大头”
这些年,学前亲子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持续增加。天猫发布的报告显示,“95后”新手父母在学前亲子消费上投入逐年升高,近3年在天猫上人均消费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
学前亲子消费市场的“蛋糕”在做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讲究科学育儿,育儿投入的重心逐渐从吃、穿等日常生活领域转向教育、娱乐等领域。天猫在报告中还提到,家长投入教育消费的时间点越来越提前,教育低龄化趋势明显,早教类玩具书、益智类玩具销售高速增长。学前亲子消费这一细分市场正迅速成为儿童教育类市场的新增长点。
线上渠道成热门
近年来,将教育和娱乐有机结合的儿童影音产品表现不俗。其中,动画片等视频产品生动有趣,深受儿童喜爱。瞄准这一机遇,国内视频平台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分别推出面向儿童用户的品牌“爱奇艺奇巴布”“小企鹅乐园”和“小小优酷”,并打造相关消费产品。
考虑到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越来越多的音频类节目受到家长青睐,与此相配套的产品销售也被带火。比起动画片,“凯叔讲故事”“宝宝巴士儿歌”等音频不费眼睛,而且可以在夜间哄睡、自驾出游等多个场景使用。有儿童模式、能语音控制的智能音箱作为播放载体,销量也水涨船高。过去3年,这一类产品在天猫上销量增长了121%,成绩亮眼。
“寓教于乐”的亲子产品代表,当数早教班。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0至6岁婴幼儿超1亿人,早教机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
长远来看,学前亲子消费的线上、线下渠道将进一步融合。
市场监管须跟上
学前亲子消费的市场潜力很大,市场是否成熟健全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
此外,学前亲子消费还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学前亲子消费市场有其特殊性,相关部门须加强监管,做好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和市场准入资格规范。行业也应做好自查自纠。
专家提醒家长,监管固然重要,但家长自己也得多方了解育儿信息,学会甄别产品。父母要认识到,再好的亲子产品,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不能过于依赖亲子产品,觉得把孩子放在早教班就万事大吉;也不能盲目从众,听说别的家长买了什么东西、报了什么班就马上照做。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平时要注意多观察、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消费。育儿投入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应该是时间、精力和感情。“亲子”的关键,在于“亲”和“子”的互动。父母和子女共度美好时光、共同成长进步,才是亲子陪伴的真谛。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