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丹
实 习 生 左乐怡
“我有手有脚能干活,不想一直当贫困户享受政府的帮扶。”7月24日,召陵区万金镇大孟村村民李盘根感慨地说。
2014年,由于父亲身体患病花费较多,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负担突然加重,李盘根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镇政府为他量身定做了帮扶“大礼包”,但朴实要强的李盘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摘掉“穷帽子”。父亲病情稳定后,他一边种好家里的庄稼,一边和妻子外出打工。通过辛勤劳动,李盘根慢慢还清了欠债,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2016年,因符合“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且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国家标准,经评估验收,他家成功脱贫。
脱贫后的李盘根认为,想致富还得发展产业。经过反复考察,他选择了门槛较低、投入较少、收益较高的养殖业,准备建一座养猪场。但刚刚脱贫的李盘根手上积蓄不多,再加上环保标准越来越严,他再次犯了愁。
镇政府了解到李盘根的困难后,主动为其协调贷款。2018年4月,李盘根申请到5万元贷款,在村南建了一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养猪场,并按照环保标准配备了化粪池、抽污泵设施等。2019年,他的养猪场出栏生猪50多头,净利润平均每头2000元左右。加上区扶贫办产业扶贫奖励,李盘根家2019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现在的李盘根逢人便讲,还是党的政策好,以后更得好好干,让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