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8月11日 星期

心意六合拳 沙澧永流传
——小记者访心意六合拳第九代传人赵振选

■文/图 见习记者 李宜书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三大内家拳之一,其特点为动作简单、内涵丰富,动用无穷,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在沙澧大地广为流传。8月6日,漯河日报社优秀小记者代表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第九代传承人赵振选工作室,了解心意六合拳,聆听赵振选老师讲解心意六合拳在漯河的传承与发展。

上午9点30分,小记者们来到了赵振选工作室,只见赵老师身着红色练功服、黑色练功裤、脚踏布鞋,精神抖擞。“各位小记者,我们还是同行呢。”还未等小记者发问,赵振选便笑盈盈地做起了自我介绍。“我叫赵振选,199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漯河市有线电视台工作,当过记者,干过编辑、自幼喜文好武,尤擅长书法和国画。”小记者了解到,2001年,赵振选拜国家级传承人心意六合拳传承人李洳波为师,系统习练心意六合拳,尤以六合刀最为擅长。现为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国级一级拳师,社会一级体育指导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第九代传人,河南漯河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首任执行会长,世界心意六合拳促进会理事,漯河市武协副秘书长。

“什么是心意六合拳呢?”小记者吴亚馨率先发问。“心意六合拳与太极拳、八卦拳并称我国三大内家拳。顾名思义,心意六合拳就是行拳与技击时要重心意、求六合,即‘心与意一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该拳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在长期与金兵作战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型的一套拳法,是中国传统拳术的瑰宝。”一开场,赵振选就向小记者详细、生动地讲述在沙澧大地流传300多年的心意六合拳的风格特点和历史渊源,引起了小记者们强烈的兴趣。

“心意六合拳怎么流传到漯河了呢?”小记者李翊菲提问。“这个说来话长,”赵振选向小记者讲起了心意六合拳的传承,“自岳飞被害后,岳家军解散,习心意六合拳之人皆隐名埋姓,避居山林,世面鲜有所传。直到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士姬际可(字龙峰,1602年~1683年)多方投师研习,归纳整理,使心意六合拳重新面世。为躲避清廷追捕,他曾在少林寺隐居,其间遇到了一位放羊娃,这就是洛阳马学礼。姬际可见其天资聪慧、骨骼清奇,便收他为徒,授拳8年,这便是心意六合拳传到河南的第一代;第二代为临颍繁城的马三元,这一支基本上就在附近流传,从繁城传到北舞渡。起初,马学礼一共传了三个徒弟,一个是马三元,一个是张志诚,另外一个是马兴。到1800年前后,张志诚那支也从鲁山传到北舞渡。后来,心意六合拳从北舞渡传到漯河。漯河这支,基本上是马三元、张志诚两支汇到一块儿的,所以,它相对比较全面。心意六合拳在河南的传承,脉络清晰,至今已有300多年,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九代了。”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什么?”小记者闫祎桐提问道。“心意六合拳其特点为是动作简单,不像别的有些拳种,一套有几十个动作,甚至上百个动作。”赵振选说,心意六合拳过去号称“心意把”,总共由十个把组成,十个把也就是十个动作。另外,还有十大形,就是取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鹰、熊十种动物的本能和灵性。但其心意六合拳内涵丰富,在做各个动作时,要想法把拳经理论中的这些内容融进去。虽然心意六合拳整体下来一共只有二十个动作,学起来很好学,很快就能学会,但要持之以恒地练习,方能融会贯通,周身相合。

“我们能不能学习心意六合拳呢?”看到小记者们跃跃欲试,想要学习心意六合拳,赵振选告诉小记者,“你们可以学。心意六合拳刚、猛、狠、毒,长于搏杀技击,俗语道‘太极刁、八卦滑、最毒莫过心意把’,这一特点也使历代心意六合拳的传人在招徒时慎之又慎,严格遵奉口传心授、不留文字,宁可失传,不可乱传,避免落到心怀不轨的人手里,但这也形成了其封闭保守的一面。过去流传这样一句话,‘只见心意六合拳打人,不见心意六合拳人练拳。’练拳者大多在天亮之前练拳,授拳多是关门授徒。”赵振选讲起了心意六合拳的发展。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1999年,在李洳波的奔走呼吁下,心意六拳首次在漯河搞起了全国性交流研讨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心意拳名家,达成了在“重视武德、严格择徒”的原则下大力推广心意六合拳的共识。2000年8月,全国首届心意六合拳交流大会在漯河举行,接着是2002年、2004年连续举办全国心意拳交流活动。这在当时还是有一定阻力的。过去心意六合拳只在门内传授,决不外传,各门各派相互之间也不在一起练,不允许交流。但这几届全国心意六合拳交流研讨大会连国外的武术同仁都来了,打破了心意六合拳封闭的局面。

近年来,在漯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心意六合拳得到了大力推广,2006年,漯河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成立,漯河市人民政府还在风景秀丽的沙澧河风景区专门辟出场地,设立心意六合拳训练基地;2007年,漯河心意六合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心意六合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赵振选和师父李洳波及师兄弟们义务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地传授心意六合拳,将心意六合拳活动在全市推广。尤其是进校园方面,郾城区向阳小学、郾城区辽河路小学、郾城区昆仑路小学、郾城区实验小学、源汇区许慎小学、漯河高中,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小学校,累计已有数万名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与许慎文化一起,成为漯河市‘一文一武’两张城市文化名片。心意六合拳不仅仅是一套拳,更是一张文化名片,包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赵振选说,练武之人要有文像。现在很多人对练习武术有所误解,以为就是对着沙袋拳打脚踢,就是武术。其实不然,练习武术其实是人的修炼。

赵振选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日后将与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紧密合作,让更多小记者了解心意六合拳是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瑰宝,更是漯河人民的骄傲。”

为了满足小记者的好奇心,赵振选将四把捶中的几个动作进行分解,现场教大家练习。由于大部分小记者都是第一次接触传统武术,招式做得都不到位,急得抓耳挠腮。“不着急,我帮你看看。”赵振选对小记者一个一个进行指点,弓步、出拳,小记者们做得有模有样。

“我们开展的小记者专访传统文化界人士活动,已经是第三期了。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小记者们了解家乡风土人情、文化典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为我市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负责人说。目前,活动正在全市征集具有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线索,以小记者访谈的方式,让原本看似曲高和寡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记者练心意六合拳。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