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宜书
抗战烽火,山河记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8月27日,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云游沙澧”系列活动探寻漯河受降记忆,走进历史深处,带领小记者聆听抗战故事、传承抗战精神。
“日军全面侵华是哪一年,你们知道吗?”镜头前,小记者部的讲解老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云端”那边的小记者回答:“听爸爸讲过,是1937年。”“没错。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战争挑衅,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937年11月,日军从豫北、豫东向中原腹地进犯,多次对漯河进行轰炸,制造了一系列惨案,1938年的‘茭白坑惨案’就是抗战历史上漯河最大的一次惨案。1938年7月,日军9架飞机盘旋在漯河上空,对市区(主要为火车站附近)进行狂轰滥炸,其中两枚炸弹丢进茭白坑,炸死我同胞200余人,伤数十人,景象惨不忍睹。”讲解老师为小记者讲解那段悲惨的历史。
1941年1月和1944年6月,日军两次侵占舞阳;1944年5月占领漯河,先后占领临颍和郾城,制造了“沟张惨案”,并伙同特务、土匪流氓烧杀抢掠制造了沈庄惨案、火烧老应村等惨案。
日军的暴行激起了漯河儿女的反抗,面对日寇的暴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少爱国人士挺身而出,组织地方武装打击日寇。蔡永令成立郾城抗日游击队,在郾城西南大刘镇一带开展武装抗日斗争,截击日伪盐车,击毙押车的日军,奇袭日伪豫南总部直属支队驻地,击毙敌人20多名。共产党员效信趁以舞阳为根据地,采取游击战术,与日伪军作战20多次,有力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讲解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为小记者展开英勇悲壮的历史画卷,了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漯河抗战故事。
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日本军国主义走向末路,中国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鉴于在抗战中所处的地位及做出的贡献,漯河被确定为接受日军投降的16个受降点之一。讲解老师通过“云端”让小记者来到漯河二中,探访受降仪式旧址。
“欢迎来到漯河二中,漯河二中始建于1945年底,前身为河南省立郾城中学,位于漯河山陕会馆旧址。”该校副校长吕高峰、墨缘文学社负责人谢素贞以及九(1)班学生刘雪婷、张靖丽作为红色讲解员,带领漯河日报社小记者“云游沙澧”团队走进漯河二中,探寻受降记忆。
1945年9月20日,漯河作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在山陕会馆(现漯河二中院内)举行日本投降仪式,日军第十二军中将司令官膺森孝率一一五师团、九十二混成旅团、骑兵第十三警备队及配属单位官兵31560人在此向中国人民缴械投降,低头认罪。据记载,受降当天,山陕会馆人山人海,膺森孝脱下军帽鞠躬时,围观群众情不自禁地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充分表达了漯河人民对胜利的自豪、对和平的渴望、对侵略者的蔑视。
受降仪式纪念碑、签字仪式铜像雕塑,还原了当年第五战区司令官刘峙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和军队接受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情景。如今,漯河二中已成为全市“爱国教育基地”。讲解中,讲解员告诉记者,该校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做好红色历史文物整理和研究工作,丰富教育内涵,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红色文化讲好抗战故事,对全市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镜头移向一条具有特殊意义的道路——受降路,全国唯一一条以接受侵华日军投降而命名的道路。1945年,当地百姓不满正待遣返的战败日军光吃饭不干活,中国军队命令他们把竹木街的一段小土路加宽取直,整修成为宽8米、长约700米的大道。为纪念抗战胜利,同年12月上旬,漯河人民捐款捐物,树碑勒石,在火车站花园里建成受降亭。12月初,竹木街更名为“受降路”。受降亭内立4块碑,主碑上刻“受降亭”3个字,其余3块碑文分别为受降亭记、抗战祝胜词、建亭记。该亭于1947年毁于战火。
受降亭作为漯河抗战历史上重要的遗迹,承载着太多记忆与情感。2014年,漯河市在开源森林公园复建受降亭,同时建成6000平方米的受降纪念广场,以保留这段重大的历史记忆。讲解老师通过“云端”带领小记者瞻仰复建的受降亭,走进中州抗战纪念馆参观,感受漯河的抗战历史。
“少年强则国强!我一定不会忘记那段历史,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事迹,我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为祖国贡献力量。”8岁小记者孙骐越留言。
“让孩子重温那段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才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一位小记者家长在观看了云游视频后表示。
小记者部负责人表示,漯河这座英雄之城见证了太多的抗战历史,这些都是漯河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组织这次活动,意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给小记者讲好漯河抗战故事。
本期“小记者云游沙澧”活动,每到一处都有令人难忘的故事,希望小记者以后亲自来这些地方,感受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同时,请大家继续关注“小记者云游沙澧”活动,了解家乡美景,感受历史文化,品味厚重漯河。本期活动除直播外,还依托漯河日报社全媒体平台以多种形式向小记者推送,丰富小记者学习生活。
复建的受降亭。见习记者 李宜书 摄
漯河二中院内的受降仪式铜像雕塑。见习记者 李宜书 摄
志愿者讲解受降故事。本报记者 张腾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