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国家农业十大引领性技术之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暨玉米密植高产技术(黄淮海夏玉米区)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少昆称赞我市的玉米籽粒收获技术在黄淮海区域具有引领作用,为实现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历史性和关键性一步。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农机资源优势,立足发展绿色农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玉米籽粒收获技术全国领跑,每亩可增收150多元;玉米密植高产技术走在国家黄淮海区域前列,每亩可增收200多元;荣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一等奖)和成果奖(二等奖)两项殊荣。
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长期以来,由于不能实现机械化籽粒直收,农民一直沿袭机械化摘穗—果穗晾晒—脱粒—籽粒晾晒的技术路线,中间环节多,人工成本高,玉米易霉变。自2016年开始,我市承担“农业部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集成示范”“河南省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采取政策拉动、组织推动、示范带动,从品种筛选、播种、收获、烘干等环节进行技术试验论证,形成了以“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为核心的集成技术模式。
2019年,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暨籽粒低破碎机收技术现场活动在我市举办。通过“机收品种+高效栽培+机械收获+机械烘干”四结合展示平台,全方位展现了一批好品种、好机械、好技术,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玉米生产薄弱环节的难题,我市已成为黄淮海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的支撑区域和辐射源。
今年,我市通过玉米密植高产技术试验示范,玉米每亩种植株数达6200株,大田试验实测亩产达817.2公斤~902.02公斤,实现了玉米单产历史性突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架构起科技支撑。同时,全市玉米粒收面积66.65万亩,粒收率达到55.26%,远高于去年全省12%、全国5%的粒收水平。
宋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