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的同时,漯河市委派出联合工作组,进驻问题突出的重点村,加强治安管理、法治宣传、环境治理和贫困帮扶,使重点村迅速由黑转红,由大乱到大治。
“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漯河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总体要求,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目标,以‘零容忍’态度,剑指黑恶势力及其背后‘保护伞’,以硕硕战果回应群众关切。”漯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常英敏向记者介绍。
截至目前,漯河市共打掉涉黑团伙7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4个,恶势力团伙9个,破获案件1014起,抓获各类涉黑恶犯罪嫌疑人1931人;查处涉黑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74人,处理174人,移送司法机关25人;发送“三书一函”100余份;共查扣涉案资产45亿余元。
坚持依法严惩覆盖全域
“俺村三年没有开过一次村委会,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也不敢说,说多了就挨打,村里发展党员,都是他家人。”“他家人占了俺村的地,俺村的人说找他说理,他就牵着羊到俺村的麦田里,让羊把俺村地里的麦都啃啃,还说他家的羊就不是吃草的,都是吃麦穗的。我们害怕呀,也不敢吭声,谁吭声他们打谁,这一片的群众,都害怕得很。”
面对群众悲怆的呼声,2018年3月26日,当地公安机关对吕某赐一伙立案侦查,成立了代号为“3·26”的专案组。7月29日,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以吕某赐为首的30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主犯吕某赐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罚金107万元,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犯罪组织其他成员分别被判处16年至1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数额不等罚金。
漯河市政法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确保在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各个环节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深挖“关系网”“保护伞”与“打财断血”同步推进。
在中央规定的12类黑恶线索基础上,漯河市结合本地实际又增加烟草打假和毒品犯罪黑恶线索。截至2020年10月底,漯河市共接到群众举报线索2881条,已办结2873条,办结率99.72%。
漯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扫黑办主任马俊贤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漯河市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向黑恶势力犯罪发起强大攻势,如今,我们正紧扣扫黑除恶深挖整治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六清行动’,坚决打赢专项斗争收官战。”
坚持打建结合覆盖全域
“我们这一片的群众听说,不仅原来的村霸被判了,连以前给他们撑腰站台的县领导、镇干部也受到了惩罚,真是大快人心。现在村里治安可好了,家家安居乐业,都想着咋挣钱,奔小康哩。”11月6日,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付庄村村民贺某某对记者说。
在打掉恶霸地痞后,漯河市坚持“打、治、建”一体化运作,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关键之举,重点在整治、建设、管理上下功夫。
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县级干部分包、逐村施策等措施,进行全面整顿。印发了《关于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建结合”建强村(社区)基层组织的通知》,开展党组织引领下社会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做好打建结合等工作,对全市涉黑涉恶问题村逐一提升对标规范,通过从本村选举或乡镇下派的方式,全部选配了党组织书记,配齐了“两委”干部,初步实现了由乱到治。
对扫黑除恶涉及村庄,拨付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并选出两个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示范点。根据村情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对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候选人严格把关,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联审“回头看”,同时开展补选工作,配强村“两委”班子。
目前,漯河市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两抢一盗”“三堵一闹”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全市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2019年漯河市公众对专项斗争的满意度均居河南省前列。
“让黑恶势力无处遁形,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要再提振精神、再持续用力,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巩固扫黑除恶成果,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说。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