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宏冰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力与创造力,也是一个城市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体现。
“时刻把企业的发展难题放在心上”是全市政法系统依法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月12日上午,全市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座谈会召开,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部署,全面了解在当前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的所需所盼,共同营造好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座谈开始时,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常英敏开门见山地指出,目前全市政法系统正在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整治开展得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座谈就是为了听取企业家真实声音,把刀刃向内对准政法部门,正视存在的问题,共商共讨政法部门如何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和我市发展大局。随后,她希望参加会议的企业家代表重点围绕涉企窗口服务优劣、企业合法权益保障、执法司法规范和质效水平、执法司法监督是否到位4个问题讲自己感触最深、最真实的想法。
会上,12名知名企业家代表紧紧围绕各自企业遇到的问题,谈认识和体会、提意见和建议。针对企业家代表提出的问题,与会市领导、市委政法委、市工商联、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负责人,各县区党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经济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城区党工委分管副主任,边听边记,常英敏不时询问有关情况,同大家讨论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场解释答疑。
企业家发言结束后,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改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分别结合各自单位工作,就如何优化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了发言。随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各自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以及对营商环境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就如何优化、畅通各自系统与企业联系沟通机制等方面作了表态发言。
刀刃向内,动真碰硬。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交流,让参会人员充分感受到了我市政法系统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的决心和坚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下一步,全市政法系统聚焦三个关键词:认识、整改、建设,为企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提高认识。政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政法机关职责所在。
抓好整改。把职责担起来,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抓好问题整改,强化以案促改,坚持标本兼治,探索研究建立健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机制,把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整治彻底、解决到位,建立企业家参与企业政策制订制度,同时进一步拓宽市场主体参与制订规范性文件的渠道等,通过建立健全系列相关长效机制,实现我市营商环境长效常治。
加强建设。研究制订出台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以工作成效检验整治效果。加强依法保障,坚持“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理念,高度重视自己人、依法支持自己人、教育引导自己人,守住“亲”“清”政商关系底线,引导企业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磊落搞经营,自觉走正道、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以诚实经营开拓广阔市场、赢得社会认可。同时,加强统筹联动,依法履职,创新政法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深化政法机关“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等措施,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用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