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2月4日 星期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心理学家认为,内驱力存在于人体内部,诱因则在外部。家长与其劳心费力地驱动孩子成长,不如抛出一个诱因,唤醒他的内驱力。

尊重孩子的兴趣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没有什么能比拥有自己的兴趣,再形成自己的志趣更重要的了。”他的儿子多多,独自从日本订购了一副铠甲。让他吃惊的是,多多知道与这副铠甲相关的日本战争史、艺术史以及大名制度,很多方面的了解甚至超过身为历史系教授的爸爸。仅仅因为感兴趣,没有任何人指导,孩子就凭着大量课外阅读及与同好的交流,聚集起可观的、专业的,甚至冷门的知识,初步勾勒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志趣。

支持孩子追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内驱力,一方面源自兴趣,另一方面源于梦想。找到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要支持孩子尊重梦想。”歌手李健初中时迷上吉他,父母没有干涉他,也没有谆谆教导“你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吧”,而是给他行动上的支持。一把红棉吉他98元,几乎是他妈妈两个月的工资,但他妈妈二话不说就带他买回来了。回想这段经历,李健特别感动,觉得不能辜负妈妈的信任。整个中学时代,他除了好好学习,剩下所有时间都用来玩吉他。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考上清华,还成为知名音乐人,有着“吉他王子”的美称。鼓励孩子,不一定是“你别玩了,赶紧行动起来”这样的督促。任何试图监管、控制孩子的手段,都会降低孩子的自主感。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自流。很佩服邻居强强妈。孩子写作业,她让孩子在“写完作业马上可以看电视”和“不写作业不准看电视”之间选一个。孩子自然选择先写作业,再看电视。孩子喜欢打游戏,她就跟孩子签了一份“协议”,让他在协议上写每天玩多少分钟、每周玩多少次。孩子虽然喜欢玩游戏,但看到亲手写下的协议,也不好意思违反,慢慢学会自律。有选择权的孩子,会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便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产生责任感,自我驱动。

适当奖励,慎用惩罚

惩罚和奖励都是外驱力,它们有时候会摧毁孩子的内驱力。因为惩罚会让孩子心安理得地拖延,“反正我已经得到教训了,你还想怎样?”家长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产生自主感。过度的奖励则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原始兴趣,破坏内驱力。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画画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原本喜欢画画的孩子,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课余会主动画画。但若刻意设置奖励机制,将这些孩子分为“有奖励组”和“无奖励组”。“有奖励组”的孩子,16.7%选择画画;“无奖励组”的孩子,只有8.6%画画。孩子本来有兴趣,引入奖励后,驱动他们的力量反而大打折扣。

内驱力,就像蓄势待发的火种,深埋于孩子内心。但这把火能不能烧起来、烧得旺不旺,非常依赖周围的环境。接纳孩子,他的兴趣火苗就能点燃;尊重孩子,他的梦想之火就能借着风势,熊熊燃烧。据深度育儿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