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王 剑
湘西的武陵山是水做的。走读武陵山,最有趣的是聆听水声。林阴深处,峡谷之间,但见飞瀑流泉,穿石越涧,铮铮发珠玉之声,淙淙若天籁之音。不须看,只屏心静听,就能滤去心中燥气,平添许多乐趣。
金鞭溪是一条淡蓝色的溪流,潜卧在奇峰幽壑之中,汇聚了岩峰山林的洪水、泉水、雨水,挟带着落叶、花瓣、草籽,流出了浓浓的诗意和情怀。顺着金鞭溪蜿蜒而上,路随溪转,山路有多长,金鞭溪的溪水就流有多长。沿途一边是流水潺潺,顽石星落,一边是高大葱茏的珙桐、水杉、银杏、楠木和青冈木。最有名的乔木当数珙桐,因为它的花的形状像鸽子,于是当地人都叫它鸽子花。放眼望去,但见溪涧缠绕,瀑潭相连,溪水贴着山石幽幽地流,欢欢地溅,给整个山谷带来一种不见风的凉爽。在清亮的溪水里,随处可见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且错落有致,如稀疏的花儿盛开在原野。有的石头已被溪水与阳光染成了墨色,头顶还矗立着几从绿草;有的断面还残留着赭红,几只小鸟漫不经心地在它肩膀上跳跃。一浪一浪碧绿的水,不时撞击在石头之上,绽开一朵朵飞溅的水花,在阳光之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几棵树从崖壁上斜将过来,伸在溪流上方。几根枯藤,顺着树枝落在水中,仿佛在垂钓这一溪风景。
金鞭溪一路蹦蹦跳跳,累了便歇成潭。紫草潭和跳鱼潭便是其中的两个。紫草潭碧绿如玉,澄明清澈。潭水深而静,潭水颜色由浅绿逐渐过渡到墨绿,贮积了满山的绿,满山的花影,恍惚间,那仿佛不是水,而是一潭色彩。石影、树影倒映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紫草潭边,溪水被挤成窄窄一线,从高处飞泻而下,洁白的溪水与赭红的砂岩交织在一起,将无数晶莹的水珠泼洒在岩壁上,再一起滚落黛绿的深潭。“一抹阳光照碧涟,凝蓝积翠满江干。滩头急洒鲛人泪,万颗珍珠落玉盘。”一首诗记下了潭水的美丽。紫草潭的下面是跳鱼潭,每年,金鞭鱼都会溯流而上,在此产子,因此得名。跳鱼潭底有几棵水草,随着水流扭动身子,那情形,像极了神话当中的飞天。如果说武陵山像一位天然佳丽,那紫草潭和跳鱼潭就是美人那一双动人的眼眸。这当然只是一个美丽的比喻,足见湘西人对两潭的喜爱。
金鞭溪滋润着河谷,也哺育出了一棵棵富有个性的树,重欢树就是这些树家庭中的一员。这是一棵不大的树,有十米高,树干离地五十厘米处居然一分为二,到半人高,又天衣无缝地合二为一,竟无丝毫斧削之痕。武陵源人可能见惯了人世间的分分合合,就把它们想象成离异的夫妻重归于好,共同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故称之为“重欢树”。我仔细观察了分开的那两段,树皮粗糙,上面凹凸不平,极像人矛盾挣扎的心理。再往上却又光滑圆润,好像进入了人生的顺境。没想到,人生的坎坷经历,竟在一棵树上表达得这么通透,让人惊叹不已。
武陵山奇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武陵山有3100根石柱,那一根根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大片大片的峰林,像一支支气势磅礴、深厚凝重的巨笔,向天空发布着铁骨铮铮的宣言。现在越来越多的奇石在游人的想象里终于亮出了珍藏已久的秘密,一粒粒传说的种子在人们千百次的演绎中渐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天子山,我见到了有“峰林之王”之称的御笔峰。几根如笔杆一样的石峰,上尖下大,岩石裸露,根本没有土层,然而它的上面生长着几棵苍劲的绝碧松。相传,向王天子所部被官军打败,只好率残兵退守天子山。十万官兵紧追不舍,不甘被俘受辱的向王天子与众将士宁死不屈,血战七天七夜,终于弹尽粮绝,遂纵身跳入神堂湾。向王天子殉难后,他的御笔化作了御笔峰,厮守在神堂湾;他用过的利箭矗立在他身旁,成了今日的“箭杆岩”。许久以后,一位背着药篓上山、为向王天子疗伤的老人,因劳累过度,化成了“采药老人”石峰;一位深爱着向王天子的土家阿妹翻山越岭爬上天子山,寻找向王天子和将士们的尸骨,但山风哀哀,溪水切切,青山掩埋了向王的忠骨。阿妹忍泪提篮,采集山花,撒向峡谷,祭奠冤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阿妹被岁月凝固成像,熔聚成石,这便有了手执花篮、含情脉脉的“献花仙女”。
在金鞭溪,我目睹了“金鞭岩”的崔巍。金鞭岩是一座高近三百五十米的石峰,峰体上细下粗,四棱分明,像倒插之十八般兵器中的铁鞭。棱面布满节理横纹,形成鞭节,阳光之下,金光耀眼,故而得名。山峰的左边有一峰,形似一只展开翅膀的老鹰,其顶端尖斜,如鹰的头,山体下面的部分宛如老鹰宽厚巨大的双翅,老鹰的左翅紧紧围绕金鞭岩,如起护卫作用,故名“神鹰护鞭”。金鞭溪峡谷中的峰,大多独独一柱,火箭似的,很挺拔,葱绿的植被,竟不知怎么长上去的,像美丽的秀发,如碧青的华服。即便是突兀至极的峰顶,也有一两棵盆景似的小树倔强而立。有一柱石峰,如人面浮雕,面容清癯,隆鼻细目,颧骨凸起,双唇紧闭,昂首苍穹,似鲁迅,也似高尔基。鲁迅和高尔基都是文豪,所以此峰被称为“文星岩”。这些美丽的附会,给武陵山平添了许多诗意。
湘西是一幅画,张挂着自然的恬淡;湘西是一首诗,写满了生命的温润;湘西更是一句禅,需要我们用平静的心境做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