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
召陵区纪委监委
基层减负 关键在“实”


完善个人事项报告制度

“建立纪检监察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既是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规定‘对党忠诚老实’的基本义务,也是践行入党誓词‘对党忠诚’的庄严承诺,更是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现。”近日,召陵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孔德余说。

召陵区纪委监委按照纪检监察干部基本事项常态报、重大事项及时报的原则,印发《召陵区纪检监察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根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确定个人报备标准。个人婚姻、家庭成员等情况每年报备;喜庆事项提前一周报备;其他事项事后一周内分级向组织报备。规范干部基本情况登记表、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写,完善学习工作经历、任免奖惩等情况,做到“三表一致”,报备事项精准无误。

截至目前,召陵区118名纪检监察系统内干部和28名系统外干部,全部完成电子版个人单表与统计汇总表成套、纸质版订制成册,确保每名纪检监察干部个人事项随时可查、有据可依。王杞华

给基层减负效果如何,行政效率是否得到提高,干部群众的心声是一面镜子。许多地方会议少了、会议时间短了,工作台账检查留痕要求少了。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无效会议依然不少、调研接待任务还是很重、量化标准仍旧不合理。对此,需要聚焦问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为基层减负,文山会海是突破点。在一些地方,无效会议并未有效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将“会议权重”列入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应该说,开好会议有助于准确传达上级机关安排部署,明确各类工作重点,充分发扬民主,促进科学决策。但开会是手段而非目的。要让会议真正精简下来,关键还是要破除“开会就是重视”的惯性思维。不妨将一些符合条件的文件明确标示为“文本传达”,让会议更多定位于阐释、讨论和集体决策,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现实中,有些基层同志因为会多、文件多,“想深入基层也深入不下去”;也有一些同志被“调研”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忙于接待调研并不断重复经典调研路线。实地调研,是促进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重要方式。但“接待调研”耗费过多精力,不仅会催生“有调研却不深入”的现象,也会降低基层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归根到底还是要落脚于对基层真实情况的了解掌握。在形式上要简洁,能合并的同类项应尽量合并;在效果上要求实,把中央精神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上下级形成共识、密切配合,才能使各项工作缜密而务实地推进。

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基层工作越来越精细化和科学化,比如使用许多量化指标。然而,一些地方对量化指标也存在片面理解,总觉得“越高越好”,加上少数地方在治理中的“竞赛”心理,容易出现指标“向下一级就提高一级”的怪现象,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负担,更会助长攀比之风。这样的“数字政绩”,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新表现。为基层减负,应该让量化指标回到正轨,坚持实事求是,从根本上避免层层加码现象。

真正将一些无用的、累赘的工作内容减去,即使工作强度大一些,干部们也会干劲十足,群众的满意度也能更上层楼。据《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