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不少人觉得冬季不适合献血,因为献血之后人体的体温会下降,导致更怕冷。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人体热量的产生跟细胞代谢有关,能产热的不是血液,而是肌肉和肝脏。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大队长”,一方面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另一方面能将肌肉和肝脏产生的热运输到体表进行散发,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要想提升御寒能力,一是要通过运动使肌肉活动起来,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产生热量;二是科学的营养膳食,通过肝脏代谢后能为全身提供足够的热量。怕冷的原因在于产热<散热,所以应该把衣服穿厚点。
实际上,无偿献血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成年人总血量的5%~10%,这是经过医学论证的合适量。献出的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会得到恢复、补充,使血容量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会伤元气,更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冬季献血后会怕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而且人体的血液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人体的调节机能能够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所以献血后并不会造成人体血虚。所以说,无论哪个季节献血,都完全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引起不适,更不会造成人体血虚、伤元气,大家可以放心去献血。吕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