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井
仲李村一角
■文/本报记者 张晓甫
见习记者 李宜书
图/本报记者 范子恒
一个村子,因一座古井而远近闻名……近日,记者走进郾城区龙城镇仲李村,实地走访这口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娘娘井,倾听那个美丽传说。
在龙城镇文化站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在村口见到了这口神秘的古井。只见一圈铁栅栏把古井围了起来,井上搭建了一个小亭子,旁边还有一块白色的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善”字,小亭子上面写着“娘娘井”几个大字。
72岁的村民李青海正在娘娘井旁边的一个超市里买东西。看到记者一行,他走出来热情地打起招呼来。“小时候我经常与小伙伴在附近嬉戏,玩累了就到井旁取水解渴。井水清澈见底,甘醇可口。村里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都饮用这口井里的水。”李青海告诉记者。
记者站在井沿旁边探下身子往井内望,只见一片深黑,深处隐约闪现着一丝亮光,这是外面的阳光投射到了井的深处。“这口井里还有水,一到冬天下雪的时候,井水的水位还会上涨。”李青海等人告诉记者,“我记得以前天不亮,家家户户就来到井旁边取水,回去将大缸装满,一次能用几天。淘菜、煮饭、洗衣服,我们全靠这眼井生活。”村民张喜梅告诉记者。
村民介绍,这口井里的井水清澈甘甜,曾经是仲李村和邻近的常庄村村民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从前井水经常会漫到井沿外,人们可以用瓢直接舀上来饮用。即使在大旱的年份,井水的水位也不会下降。酷热的夏天,井水清凉,沁人心脾;寒冷的冬天,井水温热,暖人心房。村民们世世代代都喝着井水,邻里街坊相聚井边,其乐融融。水井对人们来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情感的纽带。
记者站在井边,发现这口古井的内径不到1米。据村支书李广耀介绍,这口古井的历史很悠久,据传掘于战国时期。
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一年大旱,井水干涸,禾苗枯死,人们吃水很困难。看到众乡亲受苦受难,一个叫钟离春(史称无盐女钟无艳)的姑娘决定在村中挖一口深井,以解乡亲们的吃水之急。经过多方勘察,她终于在村中选中了一个井址,请人挖了七天七夜,挖成了这口井。井水不但甘美可口,而且永不枯竭。后来钟离春姑娘在自家院中种了多株牡丹,就用这口井里的水浇灌。每年三四月份,花开得非常鲜艳。据说后来的洛阳牡丹就来源于此。后来钟离春姑娘入宫做了娘娘,成了齐宣王的妻子,人们为了感谢她,就把这口井叫做娘娘井。娘娘井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这口井起名为娘娘井,是为了纪念挖井人。”李广耀告诉记者,娘娘井的历史,村里的很多年轻人最多能说一两句。但村里的老人都能根据这个传说,讲出不少跟钟离春有关的动人故事。
“喝过井水的人都知道,水质非常好,用水壶烧水时,水壶内壁上不会出现水垢。”村民李青海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解放前一些离得比较远的村民经常慕名而来,井旁常出现半夜排队打水的现象。
甘甜的井水滋养了村庄,村民们从井中取出的不仅是水,还有千丝万缕的乡情。仲李村现有居民两三千人,近几年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已经很少有人饮用这口井里的水了。
历史如长江东逝水,淘尽英雄无数。站在娘娘井边,两千多年前那位为百姓带来福祉的钟离春姑娘,仿佛站在我们面前。如今,在郾城区的一些村庄,有关钟离春的传说仍广为流传。
记者在资料中发现,在《史记》与《春秋列女传》等史书中,对钟离春的事迹也多有记载。正是在钟离春的辅佐下,齐宣王成为一代霸主。
今年81岁的村民李顺岭和爱人石苗芳正互相搀着,从一座100多年的老建筑里走出来,准备去村主干道上散步。“每天都会和老伴在街道上走走,看看这口古井。”李顺岭告诉记者,他家居住的建筑是他祖上传下来的,现在只剩下他和老伴在这座旧屋里居住,村里又重新划分宅基地,几个孩子都盖了新房。
在仲李村,一些窄窄的红色巷子绵延悠长,在红砖青瓦的映衬下,颇有一番江南小巷的韵味,让记者眼前一亮。“这些小巷道都是1975年发大水后遗留下来的。因为仲李村的地势比较高,它们就没有被洪水毁坏。很多其他村的村民当时都来这里躲避洪水,”李广耀告诉记者,这些狭长的巷道大多是在解放初期修建的,每个巷道的宽度不到两米,但是很长。
在村民李会平家的一座高楼里,二楼的房梁上隐约可以看到“民国二十四年”的字样。“这个高楼里原来居住的是一个地方长官。”李会平告诉记者,后来他们以低价卖给了李会平一家,每天李会平都会来这个院落里看看。“虽然现在不住人了,但里面还是冬暖夏凉。”李会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就她家的老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好,她把这个高楼当成了心肝宝贝。
现在,娘娘井已经被村民很好地保护起来,四周围上了铁栅栏,并建起一座小亭子。亭上写有“娘娘井亦甚古,井水质佳,口感甘甜……2006年集资修葺”等字样。在村里进行旧村改造时,村民们为保护古井,通过集体表决,将古井保留下来。
如今,村民几乎家家都盖起了两层小楼,用上了自来水,已经很少有人再到井里打水了。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外地或本地的村民到井里取水,回味一下井水的甘甜。
村内宽阔整洁的主干道两旁种上了香樟树,村外一些苗木基地里种植着各种经济苗木。在村子新建的一个游园里,香樟树等一些绿植在细雨中郁郁葱葱,古色古香的凉亭、廊道煞是好看。“我们村子在旧村改造的时候,着重对娘娘井进行了保护,后来还在井东边专门建造了一个牌坊。”李广耀说。
历史长河不断向前,村庄的面貌也日新月异。虽然娘娘井旁边已不复往日的喧闹,但它依然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仲李村的历史变迁与岁月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