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能诗会画,可谓是才艺双全,在当时的影响力就非常大。苏东坡人生之路十分坎坷,但他宽容豁达,志存高远,默默修炼自己。他高明的处世之道被后人传为佳话。
苏东坡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东坡。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东坡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人头地啊!”于是,欧阳修正式收苏东坡为弟子。
作为一个文人,难免喜欢在政治上不避讳地抒发己见。当时,作为保守派的苏东坡对王安石的变法极力反对。北宋神宗元丰二年,王安石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东坡犀利的批判,他终于坐不住了。苏东坡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被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大量跟苏东坡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东坡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能幸免。苏东坡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东坡代拟敕书,苏东坡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东坡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苏东坡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北宋时期,宋人屡遭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此联无人能对上。就在这个时候,恰逢苏东坡回京述职,他看了看上联后,马上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使辽邦使者佩服至极。一个劲地说:“对得太好了!”
据《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