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月22日 星期

四世同堂 孝悌传家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老郭一家在俺村是出了名的美满家庭,儿子、儿媳们都很孝顺。他们家去年被评为河南省第四季度最美家庭,真是实至名归,为我们村树立了榜样,传递了正能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妇联主席田书霞对该村村民郭付领一家赞不绝口。

孝老抚幼 操劳半生

这是一个四代同堂、有近20口人的大家庭。老爷子郭付领今年73岁,老伴郭秋雨年长他两岁。老两口从不把孝道挂在嘴边,却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育子女,将孝道融入家风,收获了子孝孙贤的幸福晚年。

郭付领年轻时是一名司机,常年在外奔波,忙起来一连多日不进家门。郭秋雨选择嫁给他,看重的是他待人实诚、对父母孝顺。成家后,郭付领的父母跟着他们生活。郭秋雨以一己之力担起了家里、地里的所有重担,干农活、抚养孩子、照顾老人,将一日三餐、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这辈子有福,娶了个好媳妇。我老伴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尽心尽力伺候我父母并为他们养老送终,她付出得太多了,是这个家的大功臣。”说起自己的老伴,郭付领眼里泛起了泪光。

郭付领跑车赚到的钱全数交给媳妇,郭秋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却从不在公婆身上吝啬——家里的第一台电扇,白天大家用,晚上就放在公婆的房间。后来买了空调,也是先装在公婆的卧室。到了冬天,郭秋雨给老人买来电热毯、电暖器,让二老享受温暖,自己却不舍得用。

邻居夏凤菊评价老两口:“一个踏踏实实挣钱养家,一个勤勤恳恳持家,从来没见他俩红过脸。他们辛苦养大的三个儿子也是个儿顶个儿孝顺。”

婆慈媳孝 情同母女

三个儿子中,老二老三常年在外打工,老两口跟着大儿子生活。做了婆婆的郭秋雨对儿媳照顾得无微不至。

“我刚进门的时候婆婆就告诉我,她没有女儿,在这个家里我就是她的亲闺女。”大儿媳郑自霞告诉记者,“我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是婆婆让我又感受到了母爱。”

刚结婚时,郑自霞在一家工厂当会计,工作比较忙。郭秋雨从来不让儿媳插手家务,洗衣做饭都是亲力亲为。每当郑自霞拖着疲累的身躯回到家里,看到婆婆端上来的热腾腾的饭菜时,心里充满了感动。郑自霞怀孕的时候常常感到恶心、困乏,郭秋雨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陪她聊天解闷。等她生了孩子,又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她坐月子。

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绊绊,郑自霞和丈夫郭政伟偶尔发生些小矛盾时,公公婆婆总是郑自霞的坚强“后盾”。郑自霞说:“有时候确实是我做得不对,但每次公公都先数落我老公,然后婆婆苦口婆心地劝慰我。二老这样的心胸气度,使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和睦。”

老二老三夫妇不能时常守在父母身边,视频通话是联系两代人亲情的纽带。每次通话时,郭秋雨都不忘嘱咐儿子要疼爱自己的老婆,安安稳稳地经营好一家人的生活。

孝道家风 代代相传

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意。郭付领、郭秋雨夫妇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这个家庭树立起孝道的家风,他们的子女也将这种美德延续传承。

郭付领和老伴没有退休金,三个儿子争着拿出赡养费。逢年过节,两个儿子带着媳妇回家,儿媳们总把钱塞到二老手中。老人不肯收,说生活已经衣食无忧,年轻人用钱的地方多,嘱咐他们不要乱花钱。儿女了解老人的心意,就买各种生活用品寄给老人。一到换季时,三个儿媳准会把新衣服送到二老跟前。郭付领打开衣柜向记者展示,他的棉衣就有十几套,有的还是崭新的,从没有穿过。

2015年,郭付领因冠心病住院,老二老三立刻赶回家中,日夜守在病床前照顾。三个儿子各办了一张储蓄卡交到父亲手中。两年前郭秋雨因患青光眼、白内障做了手术,术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大儿媳衣不解带地侍奉在旁,直到婆婆康复。

郑自霞告诉记者,她自进门就亲眼看着公婆是怎样孝顺爷爷奶奶的。婆婆当年照顾病重的奶奶每天端屎倒尿,从来不嫌脏嫌累,使她深受感动。

“每个人都希望老了儿孙孝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子女树立榜样。这是我婆婆教给我的,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会把这种家风传承给后代。”郑自霞说。

郭付领、郭秋雨夫妇和大儿媳(右一)、曾孙(左二)在一起。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