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2月1日 星期
市中心医院
荣获全国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称号


本报讯(记者 杨三川)2020年是全国第二轮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的收官之年。1月1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和健康报社联合主办的改善医疗服务典型经验交流总结大会线上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市中心医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荣获全国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称号;院长王海蛟荣获全国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称号;该院高血压科荣获全国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称号。

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16年,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豫中南地区规模较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养老养生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医院按照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行动计划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紧紧抓住医院发展的核心,不断强化质量内涵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提升工程和品牌学科打造计划;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医院整体运营能力;依托信息化优势,持续优化就医流程;深度挖掘百年医院深厚文化底蕴,“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患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医院的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大幅度提升。

深化服务内涵

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

把质量和安全作为全部医疗工作的基础。医院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主管院长定期组织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例会和临床科主任例会,并带队对全院医疗质量安全进行督导检查,帮助科室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有效衔接,形成质控合力。医务科定期深入科室对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积极组织院级、科室间和多学科联合会诊,提升疑难病例诊治能力,运用好行政谈话,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感染办应用医院实时监控软件(NIS系统)进行感染监测,积极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监督管理。病案科切实抓好病例质控,有效提高了病案首页书写质量。输血科严格按照临床用血标准,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医务科、药学部联合,每月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点评。疾控科加强传染病的检测和报告、妇幼卫生监测、慢性病监测工作死因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等工作。医技部通过监督抽查监控报告,实现了医技科室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护理部运用多维管理工具,创新护理质量管理方式,积极做好三级护理质控。通过多部门共同努力,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多年来,医院无重大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发生,无感染暴发事件、输血安全事故发生,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医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医院竞争力星级认证,对照2018版《中国医院竞争力星级认证》标准中234项条款、1404项检查要点,先后对全院1153项制度,471项规程文件,79项服务范围,276项职责,329个知情同意书,113个其他医疗文书进行重新修订完善。先后组织院级培训61场次,科级培训682场次,启动应急代码演练316次。医院顺利通过中国医院竞争力五星级认证,成为我省首家通过五星认证的医疗机构,专业化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改进等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患者创造了更为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环境。

提升服务能力

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打造一流专家团队。医院先后实施了“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百名骨干留学工程”和“人才学历提升工程”三大工程,实现了人力资源层次和结构全面优化升级。一是瞄准高端,重点抓好知名专家的引进。先后柔性引进二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定期来院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指导。医院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签订的骨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项目,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罗伯特·沙迪教授团队签约的心血管病(心脏移植)项目,与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教授签约的“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分别成为全省两届招才引智大会现场签约项目和我市人才项目签约现场签约项目。二是抓住关键,选好育强学科带头人。目前,医院在各专业、各级学会任职247人次,其中,国家级副主任委员1人次,常委12人次,委员62人次、省级副主任委员17人次、市级主任委员40人次,担任国家级学术期刊编委以上任职13人次。三是优化结构,强化人才梯队建设。近5年来,共公开招聘招录各类优秀人才800名,其中在站博士后6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510名。近3年来,医院共选送134名业务骨干赴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医院先后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莫桑尼医学院、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

不断提升品牌学科影响力。在新一轮的省、市重点学(专)科评审中,医院7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25个学科被确定为市重点专科,省级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级医院前列。按照全市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的承建任务,医院积极推进心血管、生殖遗传、卒中、呼吸与危重症、肿瘤、创伤救治和骨创伤救治六大中心建设。目前,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卒中中心已成为国家级中心,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成为豫中南唯一一家准予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医疗机构和地市级综合医院首家准予开展全部五项产前诊断业务的诊断机构,呼吸与危重症中心获批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标准单位,成功申报并成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肿瘤中心积极开展肿瘤诊疗的规范建设,牵头开展的彩虹奇迹肿瘤临床思维训练营活动模式在全省各级医院推广。创伤救治和骨创伤救治中心致力于技术学术创新,团队每年都有多人在COA国际学术大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上发言,开展的颈椎及上胸椎椎弓根内固定术、脊柱后凸成形术、先减压后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技术等,填补了全市骨科领域多项空白。全国首个地市心脏康复联盟、全国首家高血压示范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衰研究基地等纷纷落户医院。

强化高精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0余项,其中,3D打印人工颈椎体置换技术填补了我省空白,“零损伤”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术、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子宫广泛切除术、多胎减胎术等多项新技术在全市率先成功开展,胸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已突破百例,应用药物球囊技术治疗冠脉病变,实现了心脏介入的无植入物治疗。

有效提升科研教学能力。医院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医院目前共有博士后指导老师8人,在站工作博士6人。市神经科学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关节脊柱外科研究所、创伤及手外科研究所设在医院。为抓紧抓实科研工作,医院建成了高规格的科技创新中心,由院长王海蛟教授、副院长付秀虹教授分别担任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目前,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博士、硕士专职科研人员6人,实验室设备资产达6000多万元。中心充分发挥医院综合、全面的优势,在承担重大工程项目、医学革新性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成为高层次原创性成果和高水平课题的孵化基地,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医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年平均举办各类学术会议超过100场次,医院专家年平均参与学术会议发言、主持及专题讲座突破200人次。近5年来,医院累计获省、市级科研立项18项,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含SCI)1100多篇,出版专著100多部,专利13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45项。医院用于科研上的奖励年平均在200万元以上,连续3年荣获省卫生计生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养)基地,医院配备临床带教老师249人,累计培养住院医师609人。

提高服务效率

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全面升级医院信息化系统,大幅度提高服务效率。近3年来,医院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对机房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先后上线了OA办公系统、HERP、DRGS、临床数据中心、集成平台、BI(临床信息决策与分析系统)、药事管理平台、随访平台、多媒体会议室、数字化图书馆、住院医师规培平台、远程门诊平台、远程会诊平台等,形成了以院本部主中心机房为中心,连接院本部、西城分院、一分院互联互通“三地一中心”软、硬件拓扑结构,开创各院区医疗数据共享、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的新局面,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互联网+智慧医疗”成为全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并走在全省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前列。

全力打造智能化医院,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就医。在医院门诊部、急诊和各个病区增加自助建卡、充值设备40多台,分流人工建卡、充值排队患者;在检查、检验科室增添影像胶片和报告单自助打印设备,分流检查报告领取人员,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开通了智能手机APP、互联网、电话、自助机、诊间五种预约挂号方式,实现了窗口、银联卡、微信、支付宝四种缴费方式,服务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患者就医的便利性、获得感明显提升。医院“互联网+智慧医疗”成为全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并走在全省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前列。

强化服务意识

积极推进人文医院建设

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医院坚持“精致绿化、精品绿化”的原则,精心打造外部环境,建成了文博园、善济园、森元园、友爱园四个主题花园,设立了休闲连廊、文化长廊、读书角、手术患者家属等待休息区。经过几年的努力,院内绿化面积达1.3万平方米,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的景观效果,将医院悠久的历史背景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让使用功能与人性化环境相得益彰,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

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经典诵读”“学习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演讲比赛,成功举办了“唱响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歌咏比赛,展示了全院职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

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和“医德医风”标兵、“青年榜样”、“文明家庭”、“十大孝子”等评选活动,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先后组织了迎新春职工联欢晚会、“三八”妇女节、“5·12”护士节、“六一”儿童节等大型系列活动十多次,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

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院党委微信公众号,医院微信公众号,医院网站、报纸、微博等自媒体优势,同时与《健康报》《医药卫生报》等行业主流媒体搞好结合,围绕医院动态、新技术新业务、先进典型、好人好事等,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不断增强全院医务人员“以人为中心”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市中心医院鸟瞰图。市中心医院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