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2月26日 星期

古代上班族的生活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了,可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狂吃狂睡的假期里没回过神来。那么,古代的上班族们也会有节后综合征吗,不如今天就来聊聊,古代上班族的那些事儿。

今天的上班族上班使用的交通工具多是地铁、公交或是自驾等,其实,中国古代乘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古代上班乘车有档次之分,人们所乘坐的车辆要求与身份相符合,早期上班族所乘车辆的档次高低,主要表现在装饰材料上,比如以车轮的多少、拉车马匹的数量等来区分车辆的档次。车轮越多、马匹数量越多,车的档次和车主的身份就越高。在汉代,六百石以上官员可以将供遮蔽用的左轓漆成红色,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可以将左右两轓均漆成红色。除此之外,车顶盖也有区别,老百姓只能用青布盖,而千石以上的高官可以使用像绸缎这样的精美面料制作车盖。

到了唐宋以后,对于上班乘车采取了收紧的政策,提倡骑马上班,特殊情况下才允许乘车。当时骑马上班和如今骑自行车、电动车上班一样,在唐宋的街头很常见,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更为流行的是坐轿子上班,而坐轿子上班的人,一般以文职官员和年长者为主,武官一般骑马,以保持尚武精神。这也是“文官坐轿,武官骑马”的由来,但文官也不是谁都可以坐轿子的,明代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坐轿,三品以下的官员还是要骑马上班,即所谓“三品乘轿,四品骑马”。

古人早上上班往往在鸡叫时分就得起身准备。具体来说,古代上班时间是“卯时”,也就是5点至7点这段时间。

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往往都设有门禁,古时的办公场所和现在一样,也都设有“门禁”,叫作“门籍”,门籍是由一个一尺二寸长的竹片做成,上面写有官员的名字和特征,悬挂于宫门上,来往的官员们需要等门卫查验后方可进门上朝。唐宋以后,门籍逐步被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取代,如唐宋有“鱼符”“虎符”,明清有“牙牌”“腰牌”,这既是一种“身份证”,又是上班“通行证”“工作证”。

古代不仅“门禁”严格,考勤制度也是相当苛刻,比如京官,如果不能上朝,需要说明情况和理由,并且要在门籍上注明。如果是身体有恙,便在名字下注明“病”字。正常情况下,官员是不能不上班的,特别是在京高级官员,不参加例行朝会属于严重错误。通常情况下,只有出现雨雪等极端天气,或是皇帝主动取消朝会时,早上才可以不上班,即所谓“放朝”。但是,放朝只是取消出席皇帝主持的早班会,并不是不用上班,官员们仍要到衙署坐堂,处理事物。

地方公务人员的考勤,相对京官来说要宽松一些,但同样有一套成熟的考勤制度。上班族每天要参加点名,因为点名时间设在卯时,故称“点卯”。这种“点名”的制度到后来则更加规范,不再简单的点名,而是和注门籍一样,官员要在“签到簿”上签到。

看过了官员们上班的规矩,不如再来看看在宫里当差的宫女们上班都有哪些规矩呢?

宫女的职责是为皇帝和后妃们服务,承担着后宫繁杂的劳动,她们的工作范围包括宫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此外还有专门从事歌舞杂耍等表演项目的宫女。除了日常劳作,宫女们还要接受各种教育,她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音乐艺术以及各种技能。

宫女们每天不仅要辛苦的工作,睡觉的姿势也要被严格规定,清朝时规定,宫女睡觉不允许仰面朝天,必须侧着身子。这样规定的原因是因为传说各殿都有殿神,夜里会全出来察看,以保护太后和皇上的安危,所以宫女们睡觉得有个样子,以免冲撞了殿神。

在如此“悲惨”的工作制度之下,古人们自然是放假就好好休息,工作就打起精神工作,也就无暇顾及节后综合征为何物了。

据《江南保健报》

鱼符(资料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