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3月2日 星期

扎扫帚走出致富路


■文/本报记者 陶小敏

图/本报记者 焦海洋

陈西村位于郾城区李集镇,因村民们手工制作扫帚时间久远且产品供不应求而远近闻名。近日,记者到陈西村,看到村里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堆放着制作扫帚的原材料,村民们正忙着制作扫帚,一派忙碌景象。

51岁的李战伟是该村的扫帚制作大户。在李战伟的记忆里,他10岁时,村里家家户户就开始扎扫帚了,自己家也不例外。在这种环境中,“看都看会了”的李战伟20岁时开始自己动手扎扫帚。“原材料用拖拉机从孟庙车站拉回来,扎好后拉着架子车赶春会。那时候扫帚主要是供应麦收,打场都离不了扫帚。”李战伟介绍,村里的扫帚制作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那时候主要是男的做,现在95%都是女的在干;那时候一天最多做二三十把,现在手快的一天能做100把,平均也有60把;那时候各家各户自己进材料、制作、售卖,现在是村里五六个大户带领全村一起干,大户负责购买材料、销售成品,散户只需要制作扫帚领工钱就行。”李战伟回忆起年轻时腰里缠着货款到浙江安吉批发原材料的场景时笑了起来,“那时候进货都是现金交易,钱没地方放,都是缠腰里,最多缠5万元,一路上还担惊受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货款逐渐通过银行或者手机支付,极大地方便了村民。

据了解,目前陈西村的扫帚大多为订单式销售,主要供应给我省及外省多个地市,供不应求。对于李战伟这样的大户,一把12元左右的扫帚,一年能卖七八万把。

本村和附近村民不用出远门打工,在家做扫帚就可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村民孟秀莲今年70岁,她手脚麻利,制作扫帚的各项工艺都熟练,是制作扫帚的一把好手。在家制作扫帚,她不仅可以照顾孩子,一年下来还有两万元的收入,对此她很知足。

村民们制作好的扫帚。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