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鹤琦
通 讯 员 胡洋洋
阳春三月,惠风和煦。走进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但见街道洁净如新,房屋鳞次栉比,绿树掩映中,文化墙秀出文明新风尚,文化广场上,群众健身、聊天、下棋,一派恬静美丽的乡村安居景象。
党建引领促发展,乡村振兴添活力。2020年以来,姬石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厚培乡土文明文化,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生态美、人心齐”的铿锵之路。
产业兴——激活发展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姬石镇牢牢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因村制宜,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向特色要效益。
发展特色种植。指导各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效益。姬石村新增流转土地1260亩,发展中药材和特色经济林种植。范寨村新增流转土地700亩,发展辣椒种植。胡桥村建20亩育苗大棚,培育嫁接西瓜苗,畅销多地;西瓜苗同时供应本村村民,种出的西瓜皮薄味甜水分多且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深受群众喜爱。
筑牢人才支撑。发展特色产业,人才是关键。2020年以来,姬石镇聘请专家学者,多次对镇村干部就乡村振兴和合作社经营管理进行专题培训,并组团到开封和新乡学习,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能力。
一个个特色产业落地开花,激活了姬石镇乡村振兴新动能,全镇生机勃发。
环境洁——打造绿色宜居新农村
道宽路净,绿树成行,井然有序……不少村民高兴地说,村里环境美了,大家讲卫生了,邻里间更和睦了。
嬗变的背后,是姬石镇驰而不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懈努力。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姬石镇按照整村推进原则,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四美乡村”创建为契机,从2020年初开始,全面启动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姬石镇对村庄所有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实施户厕改造,对陈旧垃圾全方位排查、集中清理,对姬石村、韩庄村、范寨村、小潭村进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目前,姬石村、韩庄村已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个个曾经脏乱的旧村庄蝶变为美丽宜居的新家园,村民们的荣耀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极大提升。
乡风美——唱响文明向上主旋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为培育良好文明乡风,姬石镇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选树文明乡风典型。在全镇广泛开展“乡村光荣榜”人物宣传选树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0年,全镇共评选“好丈夫”“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先进模范27名。小潭村盛卫川、王玉娥夫妇入选2020年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
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全镇各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配置标准化书柜。2020年,根据村民需求,姬石镇文化站更新图书5800册,每村分别新增图书200册,分政经、科技、生活、少儿、综合、文学六大类,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
文化下乡惠民利民。利用村文化广场,广泛开展惠民演出和文化帮扶活动,2020年累计开展“舞台艺术下基层活动”送戏曲下乡10场、杂技2场,送公益电影下乡90多场,有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基层治——平安之花遍地开
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2020年以来,姬石镇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有力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
加强宣传引导。以平安创建为内容,通过宣传栏、墙报、广播、标语等形式,全面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宣传全镇治安面貌改观和严打整治成果等,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创建意识。利用“4·15”国家安全日、“12·4”宪法日等节点,在姬石镇区、农村更会、各村集中宣传,发放宣传页8000多份,宣传手册1000多份。组织镇机关干部参加国家安全知识测试、扫黑除恶专项知识培训,让干部群众树立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提升了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
校园内外,家校共治,安全有序;街头巷尾,群防群治,平安稳定;科技助警,精准防范、有效打击……在姬石镇,群众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
村民富——多元增收钱袋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以来,姬石镇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起群众“钱袋子”,助力贫困户脱贫摘帽,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产业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因地制宜、一户一业、大产业小产业结合,2020年,全镇精准脱贫21户70人。目前,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其中56户脱贫后仍享受政策,6户为稳定脱贫户。
因村制宜壮大村集体经济。立足各村村情,发展特色农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镇1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村有1个,10万~30万元的村有6个,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面清零。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如今的姬石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全镇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