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3月24日 星期
文体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多彩文体活动 带来满满幸福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于文博

实 习 生 应杲明

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练健身气功……近年来,市民越来越重视锻炼身体。每天清晨或夜幕降临,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无论是广场、河堤,还是街头游园,都变得热闹起来。伴随着或动感或舒缓的音乐,每个参与者都开始运动起来,活力十足。健身不仅让市民越来越健康,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很多市民组建了艺术团、舞蹈队等,在运动中感受美好生活,幸福感满满。

张占亭带领大家练气功。

A

体育指导员带“动”市民

近日,在会展中心广场西南角,伴着空灵、悠远的背景音乐,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张占亭正带领十多位市民练习健身气功。“这些学员是各个健身辅导站的队长。”65岁的张占亭说。

张占亭练习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多年,2010年获得健身气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2018年获得健身气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早在2009年,张占亭就开始义务教太极拳。2015年退休后,他将义务教健身气功作为第二职业,每天上午8点到10点、晚上7点到9点,在会展中心广场义务教市民练习健身气功。此外,每周周二、周四、周六下午,张占亭还会组织学员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开展各种活动。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我想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些贡献。”张占亭说。

练习太极拳、健身气功多年,张占亭本人也受益良多。2005年,他体检后得知自己健康状况很不好,如今他身体各项指标正常。与张占亭一样受益的,还有许多练习者。“以前,我血压高,练习健身气功后,血压已正常,而且体形也变得匀称了。”“过去我的腰椎严重变形,通过练习健身气功,腰椎恢复正常。”“我比以前更加自信、开朗了。”……

“目前,42个健身辅导站已覆盖市区各个社区。”张占亭说,“会展中心广场平安健身辅导站、红枫广场健身辅导站、源汇区柳江路乐缘健身辅导站、召陵区烟厂健身辅导站、三五一五健身辅导站均已形成规模。市民可以就近学习。”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认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7000多人。他们遍布各县区,义务对健身操、太极拳等健身项目进行推广,吸引群众参与其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生活。

B

退休演员义务教唱戏

“只要一唱戏,我就感到很幸福,想把这种幸福分享给大家。”退休前,魏秋芬是市豫剧团一名演员。2015年退休后,她每周周二和周四都会在家里教戏曲爱好者唱戏。河堤、社区活动中心也是她的“教室”。《红灯记》《花木兰》《穆桂英》等经典剧目是她的主要教学内容。截至目前,魏秋芬共指导戏曲爱好者四五十人。

每次教唱戏前,魏秋芬都会详细介绍剧目的故事背景,以及蕴含的人生哲理。一次次认真备课、教课,魏秋芬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所教的学员曾在沙澧情艺术团举办的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魏秋芬还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戏曲兴趣班的老师。孩子们在她的指导下,都能唱上一两段。

据市戏曲创作工作室主任常文韬介绍,我市还有很多像魏秋芬这样的文艺志愿者。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广戏曲艺术,市戏曲创作工作室经常开展免费教戏活动。活动前,他们会在“漯河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信息。市民想学戏曲,可以报名。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戏曲文化发展蒸蒸日上,获得了多项荣誉。其中,5部戏曲获省级大奖;创作拍摄的首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廉政戏曲电影《白发娘亲》,成功入围首届中国戏曲电影展;市豫剧团沙河调新创剧目《郾城大捷》荣获2020年(第九届)黄河戏剧节6个奖项。

C

胡建成和荆岭苗夫妇家住市区人民东路62号院。他们退休在家,平时爱好广泛,都有各自喜欢的娱乐项目,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荆岭苗今年73岁,每天都要去跳广场舞、打腰鼓。十几年前,在朋友的带动下,荆岭苗对广场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天要跳上一两个小时。几年前,纺织路社区居委会组建腰鼓队,荆岭苗就加入了腰鼓队。如今,她和小区内几十位居民组建了艺术团,每天跳舞、打鼓,生活多姿多彩。

荆岭苗的丈夫胡建成喜欢打乒乓球和吹笛子。每天上午,他和朋友们打乒乓球,下午到附近河堤上吹笛子。因为笛子吹得好,纺织路社区举办活动时,常常会邀请他登台献艺。

“我去年参加了广场舞大赛,还得了奖。现在每天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跳舞、唱歌,心情怎能不好呢?”“家门口的双汇广场上有人唱戏,我一有空儿就去听,兴致来了还能跟着哼两句,日子过得可美了。”“我们社区经常举办活动,各类文艺会演不断,大家大饱眼福。”……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表达了文体活动带给他们的幸福感。

目前,文艺之花在我市处处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成为市民的文艺活动基地;多名文化实践员活跃在群众中,为大家送去文艺节目;越来越多市民参与到“幸福漯河大家读、大家讲、大家唱、大家跳、大家演、大家练、大家赛、大家游”系列活动中;“幸福沙澧 出彩漯河”“群星耀沙澧 幸福漯河情”等系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记者还了解到,5年来,我市建成全民健身广场60个,提供体育场地8000多处;指导63家行业协会、体育俱乐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健身和体育锻炼的市民超过160万人。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我市5年来在文体方面的发展成就,蕴藏着群众幸福生活的“密码”。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