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3月29日 星期

陈庆伟:传承传统木梳制作技艺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对襟褂、粗布鞋,37岁的陈庆伟端坐在老式圈椅上,面前十多种雕刻工具一字排开,闪着银光。经过刨、锉、磨等数道工序后,一把精致的手工木梳就在木屑翻飞中诞生了。陈庆伟是临颍县巨陵镇油坊陈村人,也是陈氏木梳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在“2020年河南省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寻找村宝活动”中,他被评为省“百佳村宝”。

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传承下去

陈庆伟的祖父陈万玉1900年师从邻村李晋庄的李水旺老先生学艺,专修木梳制作技艺,至今算来已有100余年。

耳濡目染,陈庆伟也对制作木梳产生了兴趣。他动手能力强,小时候便开始学做梳子。

2006年7月,陈庆伟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两年时间里,他从厂里的普通员工成长为销售总监,可他始终觉得这份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大学期间我学的是中文。我热爱传统文化,而传统的木梳制作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我就想把老祖宗留下的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陈庆伟说。

2008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陈庆伟在临颍县铁西区开办了自己的木梳工厂,但由于经营不善,一下子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可是这并没有将陈庆伟击倒,而是激励他寻找出路,东山再起。

陈庆伟总结初次办厂的经验和教训,重新建厂,厂址选在故乡临颍县巨陵镇油坊陈村。从选址到设备的购进、工人的培训、技术的创新,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他引进先进的数控生产线,将传统手工木梳加工工艺和现代雕刻梳工艺结合起来。

相对于传统木梳的制作工序,雕刻梳工艺更难。第一次设计图纸,陈庆伟在电脑前足足耗费了7天时间。经过精细打磨、雕刻,终于生产出一把把细腻光滑、图案精美的木梳。

“木梳生产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求具备精湛的技艺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陈庆伟说,这也让他在艰辛中享受着快乐。

免费教授木梳制作技艺

陈庆伟制作的木梳极具艺术性,产品畅销上海、广州、昆明等20多个城市,并且还走出了国门。

此时陈庆伟意识到,如果想要把传统木梳技艺传承下去,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还不够,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项技艺。“虽然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但还是需要有人会手工制作。”陈庆伟说。

为了挽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制梳工艺,2015年陈庆伟创办了木梳技艺传习所,购置了5套传统工具,免费为制梳爱好者传授技艺。

传习所一开办,就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前来学习,有的想作为业余爱好,有的则想学会后在制梳方面有所发展。“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认真教他们,就算不以这项技艺为生,有人了解制梳工艺也挺好的。”陈庆伟说,自己创业时得到很多朋友的帮助,内心一直很感激,也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多回报社会。

37岁的裴小鹏就是陈庆伟木梳技艺传习所的受益者。在到木梳技艺传习所学习之前,裴小鹏是一名装修公司的木工,对手工制作很感兴趣。2020年9月,为了学习传统木梳制作技艺,裴小鹏专门从临颍县城来到陈庆伟的木梳技艺传习所。

“我一直都想学习木梳制作,但之前忙于装修工作,耽搁了。机缘巧合得知陈庆伟是陈氏木梳制作的传承人,就来找他拜师学艺。”裴小鹏说。

在传习所学习的那段时间,陈庆伟毫无保留地将制梳技艺传授给裴小鹏。裴小鹏格外用心,加上他本身有一定的木工基础,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2021年初,裴小鹏学成之后,到郑州租了一间商铺开始制作手工木梳,没想到生意很红火。“木梳不仅是一种日常用品,还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也愿意像陈老师那样,为木梳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裴小鹏说,由于他经常在店里制作手工木梳,引起不少顾客的关注,也有人专门前来学习。

5年多的时间里,陈庆伟已经免费为几十名制梳爱好者传授技艺,他还经常到附近的学校为孩子们讲解木梳的制作过程及发展历程,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木梳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木梳文化

十几年来,陈庆伟由制作大众化的木梳产品到专注于雕刻木梳的制作,倾注大量心血研究、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木梳文化的款式和图案,开发自己的拳头产品。其中,“花开富贵”“双龙戏珠”“玉兰花”等款式的精品木梳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而他仿制的唐折枝花梳和东周云纹梳更令人惊艳,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做出了贡献。

“传承和发展传统木梳制作技艺,一路走来很艰辛,缺乏资金和技术是发展受限的两个重要因素。”陈庆伟告诉记者,目前他已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为共建单位,共同研制、开发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把雕刻梳传统技艺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创意走向市场,实现人才引领、技术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

同时,他建立起网络营销团队,借助网络力量让更多的人爱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挽救濒临失传的木梳制作技艺。

陈庆伟给学生讲解传统木梳制作技艺。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