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女“航天员” 嫦娥服“不死之药”奔月
中国的现代航天飞行已成功进行了多次。而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便是人类最早的航天故事,故事的主角嫦娥,是人类最早的一位女性航天员。人们把进入太空的首位中国女航天员,亲切地称为“嫦娥”,饱含的就是这种感情;中国把登月计划命名叫“嫦娥工程”,也是基于这种认识。
嫦娥,原名姮娥,另有常娥、嫦羲等多种叫法,一说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一说是上古黄帝时代的女性。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称为“嫦娥”。“嫦娥奔月”的原因有两种版本,均源于《淮南子》。
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奔月,即《淮南子·览冥训》中所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一说。再一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死之药奔月,见于新发现的《淮南子·外篇》佚文,即“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一说。
不论哪一种版本,都说明嫦娥奔月是服用了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药(不死之药),致身体骤然变轻,才飞离地球,升入太空,最后到达月球。如果将这个传说与现代航天技术相比较,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古人的航天思维:借助于外力,克服地心的引力,飞到月球上。
最早的夫妻“航天员”
萧史弄玉同乘凤凰飞走
类似传说中的古代女航天员并非嫦娥一人,“女娲补天”中的女娲、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等,都是传说中的古代中国航天女性。
女娲的故事,与嫦娥奔月一样有影响力,但更值得敬重。女娲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妹妹,传说中国人就是她用泥捏出来的,所以人们一洗澡就搓下一层灰来。而她在创造了人类之前,还挽救了地球,据《淮南子·览冥篇》的记载,在天上出现漏洞后,曾炼五色石将天补好,为人类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做出了贡献,古人因此称之为“娲皇”。女娲是怎么将天补好的,自然是有飞天的本事才可以完成。
与嫦娥奔月相比,弄玉飞天的传说也极具传奇,更为古人相信。
弄玉喜欢吹箫,穆公把她嫁给了极具音乐天赋的帅哥萧史。萧史每天教弄玉吹箫,模仿凤鸣声。这样过了几年,弄玉的箫声与凤鸣声非常相似,凤凰听到箫声,都飞来停息在他们的屋上。穆公还替他们造了一座凤台,供他们夫妻居住。萧史夫妇居住凤台数年之后,一天早上他们随着凤凰一同飞去。萧史和弄玉因此还成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夫妻航天员”。
最早利用自然能量的想象
“航天员”个个身怀绝技
和现代航天员要有过硬本领和智慧一样,古代中国的“航天员”也都身怀绝技。
早期的升仙设想是借助于飞行动物,让自己上天,于是驾驭飞禽的能力便成为古代“航天员”的通用绝技。《列仙传》中王子乔便会驾驭“白鹤”。
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名叫晋,他跟着道士浮丘公在嵩山修行30多年,掌握了这门“航天技术”。人们曾见他乘着“白鹤”飞到缑氏山顶。
古代中国人还曾设想,像鸟儿那样拥有一双翅膀,自由翱翔。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主政期间,有人便掌握了人工翅膀的设计技术。其将两只人工翅膀装绑到身上后,能连续飞行数百步。此即《汉书·王莽传》里的“取大鸟翮为两翼”一说。这种身有两只巨大人工翅膀的“羽人”,可以看作是古代中国“航天员”的又一种形象。
更厉害的是,有人还会“御风”。传说,战国前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列子,便有此过人本事。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御即驾驭,“御风”就是能乘风飞行。
实际上,上述传说中的各种绝技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地球上自然能量飞天的想象。据《安阳晚报》
嫦娥奔月资料图片
《子乔控鹤图》资料图片
《吹箫引凤》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