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关于飞行器的记载,当属《山海经》里的奇肱国:“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郭璞注:“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这是一个神奇的部族,长着三只眼,只有一条手臂,而又极为机巧,善于制造飞车,乘风远行。另据张华《博物志》载,奇肱国在玉门关外四万里,商汤时奇肱国人驾着飞车飞到了豫州境内,飞车被商部落的首领汤毁坏,并且封锁消息,秘不示人。10年后,奇肱国人另造一车,正逢东风起,便乘风回到了奇肱国。
如今看来,奇肱国人的相貌更接近外星生命,他们所操控的飞车,也不像是商汤时代的技术,飞车或许是一种超越了当时人们认知的飞行器。作为天外来客的奇肱国,飞车被当地人毁坏,后来得以逃脱。这更像是一个“不明飞行物”的“第三类接触”事件,只不过归之于神话,一臂三目的外星人,也被理解为海外方国,杳不可及的神秘国度。
奇肱国的飞车见之于图像,皆作车形,带有车轮的方形车体,外加一对翅膀,这是当时人能想到的飞车形制,这给后来者提供了一种古老的参照系。到了晚清,人们隐约听到欧美有人制成了飞行器,便认为他们是奇肱国的后人。在清末《点石斋画报》中,可以看到各式来自西洋的飞行器,有的作飞船状,有的作飞车状,因为没有实物或照片作参照,画师们只得按照自己的想象。于是,飞车的形状一时荟萃,怪奇百出。
比如《点石斋画报》中的《妙制飞车》一图,是报道法国的飞行器,俨然一车篷,外置飞轮,开篇即说“西人性最机巧,其术艺每多灵妙绝伦,近如火轮船、火轮车等,几已无足为奇矣,去年有某西人创为天上行舟之举,闻者已叹得未曾有。”《御风行舟》一图则绘一船,船体有四只翅膀,像飞鸟一样,“或上或下,运动自如”。这些图像的作者,无一能绘成飞机的真形,多作鸟形,更像是硕大的风筝,这是晚清对西方科技的理解。虽然如此,画师们还是表达了对飞行器的欣羡,《点石斋画报》的最重要的绘者吴友如曾绘《天上行舟》,并说“余乐得而观其成”。
晚清的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飞艇图》,颇能接近飞机的真实状况。地上有衣冠士女举目观望,洋人的飞机掠过天空,在机翼之下,是古国的酒旗、宝塔、村舍、河流,以及河岸新绿的垂柳,新旧世界的对比,在这幅年画中如此强烈地迸发出来。飞艇轰鸣着,把古国甩在了身后。
据《北京晚报》
《飞艇图》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