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4月13日 星期

美丽宋庄 幸福荡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姚晓晓

近日,伴着一路油菜花香,沿着乡间小道,记者来到源汇区问十乡宋庄村。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东西延伸,两侧的黄杨、香樟、月季、玉兰等生机勃勃,村子正中间的文化广场上,绿树红花、凉亭走廊、石桌石凳,风景宜人。

大坑变成文化广场

几名村民正忙着给广场上的树木浇水。“广场上干干净净,没事了来这里晒晒太阳,多好!”正在浇水的村民王书霞说,这样的场景放在三年前想都不敢想。

1991年,王书霞嫁入宋庄村。那时村里条件不好,王书霞也就习惯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宋庄村附近几个村子都渐渐发生了改变,可是宋庄村却依旧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是出了名的落后村。

“2018年以前,俺村只有两条水泥路,路上也是大坑连着小坑。”王书霞说,这个占地近10亩的文化广场当时是村里最大的垃圾坑。

81岁的李付珍老人说,从他记事起,门前的这个坑就是垃圾坑。他从来没见过宋庄村像如今这样漂亮。

这个坑塘的变化还要从2018年说起。2018年5月,在外做生意的李肖科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看到村里的村容村貌如此落后,他决定从改善环境入手。

要彻底整治坑塘必须解决垃圾清理、污水排放的问题。李肖科带领大家说干就干,当即找来钩机和铲车昼夜不停清理了几天才把坑里的垃圾清运完。

“村里人都很支持,清理完垃圾开始垫土时,俺都是整晚在这里帮忙。”王书霞说。

广场修建好后,村里又利用废弃砖瓦、磨盘、石磙、牛槽、木头、茅草等建起了乡愁园和乡村大舞台。

村里刮起了“公益风”

在文化广场的北侧,一座功德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功德碑上记录着村里爱心人士捐款的名单。

“这是我们村开始修路时捐钱的名单。你看,这姓氏虽然有近10个,但心可都是往一处想的。俺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宋庄村变得越来越好。”70岁的老党员李培尧指着功德碑上的名字说。

要想富先修路。2018年年底,宋庄村“两委”班子决定对村内的两条主干道及村里的小巷进行整修。资金方面虽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可还是有不小的缺口。

2019年春节期间,村里在文化广场举办了第一届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村党支部书记李肖科在舞台上把要整修村内道路的想法和村民沟通后,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俺村已经比周围村庄都落后了,出门连个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也都想改变现状。”李培尧说,当天晚上,村里的党员干部就开始主动捐款,群众也纷纷参加。每个人都不甘落后,要为村里出一份力。

一些在外地工作的村民得知村里要修路,也都纷纷通过手机转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不到半个月,俺村就募集了十多万元钱,家家户户都很支持。”李培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感动不已。

村民心齐有奔头

此时,宋庄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整修道路、改造坑塘、栽植绿化树、粉刷墙壁,村里的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改变。

“人心都是肉长的,村支书领着那些年轻人每天带头儿干到夜里一两点,大家都看在眼里。”村民李清顺说,受感动的村民也纷纷加入到义务劳动中,连80多岁的老党员也积极参加。

2019年7月,村里开始修建下水道。为了节省资金,村里的旧砖也派上了用场。身体好的加入到修砌下水道的行列,一些年龄大的村民则负责清理旧砖上的水泥。

“那时天气正热,每天不用喊,大家都主动过来干活了,腿脚不好的搬个小板凳坐在那儿干。”村民师俊丽说,那年夏天大家都戴着草帽在烈日下干活,但没有人叫苦叫累,村民们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众人拾柴火焰高。道路修好了、路灯亮了、村内环境得到了美化,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宋庄展现在村民面前。

“现在俺村人都养成习惯了,出门看见广场上有杂草顺手就拔了,绿化树该浇水时大家伙都来帮忙。”师俊丽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每个村民组的账目都公开上墙,每月的收支情况清清楚楚。“村里大小事,凡是跟老百姓有关的,我们全部按‘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并在村务公开栏和微信群里进行公开。只有让老百姓信得过我们,让老百姓知道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李肖科说,现在全村200多户家庭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人加入宋庄村乡村振兴微信群。

现在的宋庄,目之所及,处处都是美丽和谐之景。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