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玉枝
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首发于1957年12月。一部文学经典跨越60多年,2019年9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足见其文学魅力和历史意义。
“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古钟了!’”作者三言两语把读者带到了清朝末年冀中平原的锁井镇。冯兰池,大财主,横行乡里;朱老巩,庄稼人,扛了一辈子长工。古铜钟是村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的凭证,一个砸钟一个护钟,朱老巩拼了性命。后来斗争失败,朱老巩吐血而死,冯兰池霸占了官地。为了逃生,朱老巩的儿子朱老忠去闯关东,女儿不堪冯兰池的凌辱,跳河自尽。
故事围绕30年后朱老忠带妻儿返乡,朱老忠、严志和两家同恶霸冯兰池一家的矛盾、斗争展开。作者着重描写了冀中地区“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的学生爱国运动,反映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到“九·一 八”事变时期,北方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
小说中有一个关键人物——贾湘农,他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红色火种的播撒者,是进步青年的启蒙者,帮助农民从阶级压迫下觉醒,站起来反抗地主剥削,从愚昧、麻木到进步、成长,掀起改天换地的农民运动,谱写了恢宏壮丽的时代史诗。
贾湘农以教员身份作掩护,深入农村建立基层党组织,秘密开展革命工作。严云涛、严江涛、张嘉庆等在他的帮助和引导下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严云涛被铺入狱,受尽酷刑却宁死不屈。张嘉庆接受党的任务,在家乡组织农会、穷人会,领导秋收运动,组织穷苦人抢收了他爹20亩地的棉花,他爹和他脱离了父子关系。严江涛历经考验,工作思路日渐清晰,政治立场日臻坚定,他坚信共产党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农民提高觉悟,把父老乡亲组织起来向旧社会宣战、向旧制度抗争。他组织了“反割头税运动”。当时杀一头猪过年要交“割头税”,还要送上猪鬃、猪毛、猪尾巴、大肠头,相当于二三斗粮食,这点儿粮食掺上糠菜,够一家人过一冬。最终“反割头税运动”取得胜利,捍卫了农民的利益。
革命要流血牺牲,革命者无所畏惧。一次在和敌人的交火中,严江涛徒手抓住刺刀,鲜血顺手指往下流,他誓死不退却。严萍跟严江涛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她积极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募捐、救助难友,把宝贵的青春献给革命。夏应图是矿工的儿子,在跟敌人搏斗时倒在血泊中。“共产党万岁”是夏应图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心声、是力量,也是英雄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涓涓深情。坚定的信仰化作火种,撒遍城乡,一个革命者倒下去,无数革命者冲上来,摧毁黑暗的旧社会,建立新政权,缔造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
《红旗谱》反映的是农民觉醒与斗争的开端,故事的结尾昭示着不同凡响的未来,在冀中平原、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那些从农民成长为共产党员的英雄们,肩负历史重任,必将谱写新时代的颂歌,红旗猎猎,漫卷沃野,照耀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