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卫·爱登堡著《大卫·爱登堡自传》(何毅、李金璇译)
爱登堡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他的“生命三部曲”和《地球脉动》等影片,始终在各种自然纪录片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次,他把影像换成了文字,记录自己在世界各地奔波的足迹,以及拍摄中的故事,同时也见证着地球环境的悄然改变。
●张枣著《张枣诗文集》
20世纪80年代喜爱诗歌的人,谁又能忘得了张枣的那首《镜中》呢?“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他不仅是在文学史上留痕的杰出诗人,也是优秀的学者、翻译家。11年前张枣病逝时只有48岁,令人惋叹。这套诗文集由他的学生颜炼军编辑整理,包括诗论两卷,诗歌、书信访谈、译作各一卷,其中不少内容为首次出版。
●郑子宁著《中国话》
中国历史悠久,在语言文字上也有深刻反映,仅是口头语言,就有着丰富的演化。例如在三国之前,称呼比自己大的同辈男性为“兄”,而现在流行的“哥”,古时通常指歌咏、歌谣。唐以后,“哥”逐渐代替“兄”,但在正式场合,还是用“兄”这个字符合礼节。此书从称谓入手,涉及九个领域,细细考察汉语的流变,同时也写出了古时的风俗、文化。
●【英国】托马斯·哈代著《远离尘嚣》(傅绚宁译)
哈代的文学成熟之路,是在他的作品中一点点变得清晰的。《远离尘嚣》缺乏哈代后期作品里那种“时代观察者”的勇气,整体上显得有些粗糙,充满了刻意为之的转折与情节安排。不过,这部作品里,也出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作品中少见的空旷感——人和天宇的对峙时刻,人的“此在”现身的时刻。
●田中禾著《模糊》
小说中,“我”收到一本书稿,发现其中写的是“我”失踪多年的二哥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知识青年章明来到美丽的库尔喀拉,收获了炽热的爱情,也经历了亲友的反目,甚至无情的背叛……“我”想揭开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追寻二哥的踪迹,找寻真相。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写的其实是一代人在艰难年月里成长的故事。
据《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