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4月19日 星期

品味文化魅力 树立文化自信


■王学明

你知道吗?4月20日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也是第十二个联合国中文日。 中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记录着不曾断流的中华文明。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文字中,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的变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美感。老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启蒙和道德感召;中医药古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等,更是凝聚着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还有经典优美的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又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影响并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民族,必须有根植于民族历史沃土的先进文化。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归根结底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更需要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增强文化自信,方法可以多样。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推出生动活泼的文化产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从分享知识和智慧的《百家讲坛》,到探寻文字诗词之美的《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以人生感悟传递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电视文化类节目受热捧的背后,都蕴含着经典国学的传承与文化自信的传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让我们在联合国中文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一起沐浴中华文化的璀璨之光,在欣赏中华文化之美中坚定文化自信,呵护好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优秀文化精髓,涵养优秀文化命脉。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