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红
《青春之歌》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当我瞒着妈妈,躲进被窝用手电筒照明读完这本小说时,我深深为林道静的坚强勇敢而折服,于是“林道静”这个名字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有段时间我还偷偷给自己取名“道静”。
《青春之歌》是杨沫女士的作品,它以“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时间段为背景,描述了出身地主家庭的女青年林道静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历程。
40多年后再次读这本书,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想这本书的时代意义就是青年一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林道静幼年生活十分凄苦:亲生母亲秀妮被地主林伯唐看中,被迫成为林伯唐的姨太太。道静一岁时,秀妮被赶出林家,道静从此开始挨打受气。好不容易长到18岁,道静又被逼嫁给“胡局长”。她离家出走,准备投奔表哥。在找不到表哥后,道静一度想自杀,被地主家的少爷余永泽救起,孤苦无依的林道静和余永泽生活在一起。后来,林道静遇到了北大学生卢嘉川,她被卢嘉川的爱国思想所感染,和自私自利、思想狭隘的余永泽产生分歧,最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余永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并收获了美满的爱情。
道静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看人不准,道静被叛徒戴愉利用,轻率地带领学生举行活动,结果使自己过早地暴露,也使青年教师赵毓青被捕牺牲。在被派到北大工作时,道静不知道工作方法,工作进展很慢,几度彷徨犹豫。在江华的指引下,道静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促成了“一二·一六”示威游行。
道静的一生不断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当后母让她嫁给所谓的“达官贵人”胡梦安时,道静完全可以像她的同学白利苹一样得过且过、苟且偷生,然而她选择了逃婚;涉世未深的道静与余永泽同居后,她也可以照着余永泽设计好的人生——做个好太太,完全不用为生计而发愁。然而,道静不愿意过那种没有意义的生活,不愿意继续那种空虚无聊的爱情,她选择和余永泽分手。说到底,道静的选择关系到“小我”和“大我”、“小家”与“国家”。贫苦农民郑德富等人的遭遇,让道静痛恨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遇到了学生运动领袖卢嘉川、江华等人后,道静逐渐认清了社会形势,果断选择了革命道路。
与道静同时代的许宁、白利苹等人同样面临人生的选择。许宁是家中独子,母亲的挂念让许宁对于是否参加革命犹豫不决甚至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许宁被捕后,却坚定了革命的信念,最后为革命英勇牺牲。白利苹激情澎湃的演讲曾经深深激励着道静,然而,道静再见到白利苹时,她已经成为人家的姨太太,甚至要把道静当作人情送给别人。还有曾经的革命者戴愉,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了叛变,用同志的被捕牺牲换得自己的苟延残喘。还有教授的女儿王晓燕,曾经满足于自己的平静生活,最后她的美梦被残酷的社会现实击破,选择与道静一起革命。还有和卢嘉川一样“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众多学生,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从而走上了赴汤蹈火的救国之路。
青春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青春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和伟大祖国的复兴梦结合起来;青春应该不断磨炼自我,使自己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新时代的青年同样可以奏出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