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30日 星期

隐性血栓—— 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心脑血栓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大敌”。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每年死于中风和心梗疾病的人数已超过3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5%以上。

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业务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赵森介绍,有医学研究表明,急发性心脑血栓病患者在发病前,其血液大多数处在高凝聚状态,即隐性血栓状态。由此可见,隐性血栓是潜伏在中老年人体内的“隐形杀手”,也是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赵森解释,血栓是指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形成有特殊结构的血块。如果在心脏血管中形成血栓,将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在脑血管中形成血栓,将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在心脑血栓病患者发病前,血栓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物化演变过程,而隐性血栓是导致中风、心梗发作的最直接危险因素。

“预防心脑血栓病的关键,在于清除隐性血栓。”赵森说,已经存在隐性血栓的患者,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症状,比如头痛、头昏、胸闷、手脚发麻等,然而更多人的症状轻微,甚至到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血脂、血黏、血压、心电图、CT等常规检查后,指标也都显示正常,这就使许多已经存在隐性血栓的人产生麻痹思想。中风和心梗这类疾病,往往都是在患者不知不觉中或者自以为心脑血管没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一旦发病之后再去治疗,往往为时已晚。

由于现代人快节奏、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生活方式和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结构,心脑血栓病发病率上升且更加趋于年轻化。赵森表示,心脑血栓病是能够预防的,前提是对隐性血栓的早发现、早治疗。中老年人要坚持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定期检测,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药物预防治疗,从而有效预防和阻止中风、心梗等心脑血栓病的发生。市六院提供

■专家链接

赵森,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业务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她是我市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之一,兼任中国心力衰竭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漯河联盟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首届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心血管分会委员。赵森先后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进修。从医28年来,她积累了丰富的心脏病诊疗经验,擅长冠心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诊治,先后荣获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及河南省“中原健康卫士”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