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彩霞
见习记者 潘潇添
1月16日,第三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布了第十二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二级及以上医院认定结果。经国家专家组的综合测评,漯河市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通过认证,荣获“全国第十二批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二级医院优秀单位”称号。
精益求精磨炼技术
市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4年成立,经过不断发展,现已成为集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治、危重症救治及康复于一体的综合科室,设有呼吸疾病综合门诊、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睡眠诊疗室,拥有呼吸机、呼吸内镜、睡眠检测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该科是由河南省疾控中心指定的慢阻肺防治中心的培训单位。科主任谷旭红从事临床工作30年,在专业技术上不断精益求精,先后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401医院进修,对呼吸与危重病的诊治和呼吸康复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目前担任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省医学会重症分会委员,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委,是我市呼吸与危重症诊疗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是市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始终秉持的服务理念。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该科全员投身抗疫前线,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科室在开展常见呼吸疾病诊治工作的同时,在急慢性呼吸衰竭、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危重患者的救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该科还开展间质性肺病、胸膜性疾病、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其运用综合疗法对肺癌患者开展的化疗、靶向治疗,使许多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为了更好地治疗患者,该科通过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综合评估,为其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1期康复——床旁康复、2期康复——稳定期住院康复、3期康复——居家长期管理的康复计划。医生、康复师、物理治疗师和营养师全程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并由中日友好医院肺康复专家线上指导,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预防病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温馨服务传递医患情
4月6日,患者吴老先生的家属带着锦旗与感谢信来到市三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向该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一个多月前,95岁的吴老先生因排暗红色大便到该科就诊。经初步检查,患者心肺功能差且患有下肢静脉血栓。考虑到患者年龄大,且止血有加重患者血栓的风险,医生便暂时让患者禁食和卧床。可随后患者出现肠道菌群移位,并发坠积性肺炎,病情加重。该科室医护人员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出血逐渐减少,肺部感染得到控制,一个多月后康复出院。
在诊疗的同时,该科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治疗时,医护人员与患者耐心交流,安抚其情绪;治疗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增强其疾病预防意识。
为建设申报漯河市慢阻肺防治中心,该科承担起诊治慢阻肺的重任。医护人员不仅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对慢阻肺的认识,科普肺功能筛查的重要性,还加大对慢阻肺患者规范管理力度,为慢阻肺患者提供全方位呵护。“不少患者原本上下楼梯都会气喘,如今能接送孩子上学、外出旅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谷旭红说,2014年该科设立“慢阻肺哮喘之家”,每月定期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举办健康讲座,坚持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并为其提供免费的肺功能筛查服务,大大减轻了患者急性发病的频率和住院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
“慢阻肺是一种不可逆转性疾病,市民对慢阻肺疾病还不够重视。我们要帮助市民科学认识、预防慢阻肺,有效干预病情发展,最大限度帮助患者获得益处。这也是我们医生应尽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谷旭红表示,该科将筹划开展戒烟治疗、睡眠呼吸疾病治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让更多的呼吸重症患者得到更全面的治疗。
市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市三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