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杨素霞已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二十余年。任教以来,她始终牢记为人师者的初心,爱岗敬业,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她曾获区优秀教师、区课改先进个人称号,所带班级曾被评为区文明班集体。
日前,记者走进郾城区东街小学,倾听她的教学故事。
见到杨素霞时,她正拄着拐杖走出教室。几天前,杨素霞遭遇交通事故,腿部受伤,无法正常行走。考虑到所带的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考试,杨素霞决定坚守岗位。课堂上,由于长时间站立伤腿酸痛,她只能单腿跪在凳子上讲课。“马上就要考试了,我担心临时换老师会影响学生学习。”杨素霞说。
看到杨素霞腿部受伤,同事们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不仅搀扶她上下楼,还帮她打饭、送她回家。“素霞姐是我们的前辈,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我们很感动。”该校教师赵艳歌说。
为提高教学质量,杨素霞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不断完善课件,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杨素霞因材施教,为每名学生制订“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杨素霞格外重视阅读和写作。她常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读书不仅要有量还要有质,要将好词、好句记录在阅读本上;生活中,她教育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工作之余,杨素霞饱览群书,不断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教育理论,使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更加得心应手,成为学生喜欢的“活教材”。
在杨素霞看来,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位学生是她的工作信条,尤其是对“后进生”。她常常提醒自己,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班上学生小光(化名)的父母忙于工作,对他疏于管教,而且看到他的成绩不好,就会打骂他。长此以往,小光自暴自弃,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写作业,成绩越来越差。杨素霞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小光的父母,为他们传授家庭教育方法,并在课间或放学后为小光补课。此外,杨素霞特别关注小光的心理状况,不断鼓励他乐观面对生活,引导他打开心结。两个月后,小光变得自信了,成绩也大幅提升。
“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我才萌生了成为教师的想法。成为教师后,我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在思想方面引导他们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杨素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