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楼院成立党小组后,院子里干净了,邻里和谐了,居住生活更加舒心了……”日前,在3515小区住了十多年的退休干部张笑颜高兴地对笔者说。
近年来,天桥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政治、自治、法治、德治、共治、智治”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逐步探索走出了党工委领导、多方协同、居民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突出“政治”引领力。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完善街道及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立社区“微党校”6所,设置社区直播间两个,为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强有力支撑。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建体系,成立小区党支部49个、党小组62个;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实现“组织建在楼院上,先锋作用无盲区”。成立6个“天天敲门组”,融政策法规宣传和民情民意调研于一体,活跃在各个小区和楼院,排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增强“自治”内生力。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小区党员、居民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建立居民议事会议制度,搭建共商共治平台,采取一般事项定期议、重大事项随时议的方式开展议事活动,实现自我管理。由居民自治委员会研究制订居民公约,引导居民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实现自我约束。组织居民成立“小板凳”宣讲队、“夜鹰”巡逻队、爱心调解妈妈团等,义务开展政策宣传、小区巡逻、文明风尚宣传等活动,实现自我服务。目前,辖区居民“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模式逐渐形成。
提升“法治”保障力。成立天桥街道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常年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