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宏冰
通 讯 员 殷科飞 许 乐
以满足人民群众期盼为出发点,开门立法、科学立法,先后制定8部地方性法规,漯河成为全省制定实体法最多的设区市之一;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30条措施,成为全省率先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100%的5个省辖市之一;
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集中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受到司法部和中央编办充分肯定。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连续获得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优秀”等次,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为全省3个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之一。
高位推动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担负法治建设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书记蒿慧杰担任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市长刘尚进担任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对法治建设把关定向、协调督办,以身作则、以上率下,2019年以来,先后22次对法治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作出批示指示,有效发挥“头雁”效应。
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具体工作。我市出台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和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实施细则,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纳入市政府重点目标、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督查项目和全市县级领导班子、市管干部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市法治宣传教育暨依法行政督查考核,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凝聚法治政府建设“共下一盘棋”的强大合力。
良法善治带给群众满满幸福感
我市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保障改善民生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坚持“小切口、精准化、真管用”立法思路,拓展和创新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先后制定8部地方性法规,扎实开展涉及野生动物保护法、民法典等4轮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有力维护法制统一。
在立法实践中,我市探索出了一整套科学、民主、规范的政府立法制度和行政决策机制,先后出台《加强地方立法沟通协调的若干措施》《法制审核工作规则》等文件,有效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善治。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我市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和行政执法流程图。围绕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的建议,(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