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宏冰
提起市中级人民法院监察室副主任孟哲昱,无论领导还是同事,都会为她竖起大拇指。
在法院工作17年,孟哲昱出色地完成了负责的工作。在基层法院,她办理民事案件,连续五年荣获办案标兵称号,连续两年办案数量位居全院第一;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她创新青少年普法方式,被评为第八届“河南省青年卫士”、漯河市“最美普法人”、2018年度市法学会优秀会员……
2009年1月,孟哲昱成为一名民事法官。初登审判台的她,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善于寻找利益平衡点,很快成为调解能手。她意识到调解是补救式的事后疏导,普法才是防患于未然的事前预防。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到辖区运输公司给驾驶员讲解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到中小学给孩子们上法治课。每次普法结束,她都会留下联系方式,因为她知道,一次普法的结束可能是另一次自救的开始。
2015年1月,孟哲昱进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工作。面对青少年群体,孟哲昱开始了新的尝试:她创作普法广播剧,用漫画“讲述”普法故事,用微视频展示法治进步的力量,在思政课上开启趣说法律的新篇章。
2016年,孟哲昱负责编纂的普法口袋书《现代家庭常见法律问题解读》获河南省社科联科普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2018年,她参与创作的普法微视频《成长》获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活动优秀奖、2020年全国第五届平安中国“三微”评选优秀奖;2020年,她参与创作的短视频《民法典让生活更加美好》获市委宣传部“思政好课我来秀”征集活动一等奖。
2020年5月,孟哲昱调到市中级人民法院监察室工作。在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她负责全市法院系统所有问题线索的分发回收、报告整理、台账填报、数据分析。她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假日工作也成了常态。
17年来,尽管工作岗位在变,但孟哲昱的初心未改。无论审判台前激扬青春书写公平正义,还是教育整顿中的勇于担当,她始终在普法路上不断创新、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