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6月9日 星期

杨方: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今年82岁的杨方,党龄52年。1958年,他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原郾城县黑龙潭人民公社、原郾城县卫生局、原郾城县交通局和市公路管理局等单位工作,2000年11月退休。

近日,记者来到杨方家采访时,看到客厅里有一面国旗,电视背景墙上张贴着毛主席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全靠共产党,这表达了我对党的感激之情。”杨方指着国旗说。

杨方气色红润,身体硬朗,说起话来思路清晰。他回首岁月,往事依然历历在目。“1969年10月,我被批准入党。”当问及入党时间,杨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在入党前,杨方提交过10次入党申请书。

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书时,杨方21岁。“从小我就听老一辈人讲共产党如何救中国的故事,一直对共产党充满了敬意与向往。那年我在黑龙潭人民公社上班,身边的党员同事都非常优秀,彰显着党员的先进性。他们为群众服务,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赏,这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想法。”杨方说,1959年,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书后,他耐心等待结果。“没有结果就说明我还不够优秀,我继续努力工作,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就这样,杨方连续10年提交入党申请书,向组织表达自己的决心。“当收到自己被批准入党的通知时,我激动得无法言表。”杨方说,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他和另外一名同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铿锵的誓言让他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在此后的工作中,杨方始终谨记入党时的初心,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尤其是在原郾城县交通局任职时,他大胆改革,注重民主管理,业绩位居全省前列。“我脸上和脖子上的黑斑就是修路时晒出来的。”杨方说,为了改善公路路况,杨方多方筹集资金;资金到位后,为了严把质量关,时任郾城县交通局公路段段长的他往返于各个工地,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我记得在问十修路时,过完春节正月初八上班,直到6月才回家。其间,吃住都在工地。”杨方说,拌石子、铺柏油,所有修路的活儿他与工人一起干。在工地,最辛苦的要数三伏天修路,衣服一会儿就湿透了,而顶着烈日修路,身上被晒得脱皮。“因为修路要来回跑,双腿经常出现水肿,那几年,我从没穿过皮鞋。”

杨方的辛苦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累计完成公路大修95公里,全县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95%,修建乡村公路480多公里;郾城县连续8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类公路县”“公路金杯县”;1987年,郾城县交通局被省交通厅授予河南省交通系统先进政工集体称号。杨方也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退休后,杨方并没有闲下来,一直担任市公路管理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每月10日,杨方要组织离退休党员,到市公路管理局会议室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虽然每次学习时间不长,但他一直风雨无阻地组织,从未中断。采访中,杨方向记者展示了党员学习资料及笔记本。“即使冬天下大雪,我们也坚持去学习,党员必须得带头。”杨方自豪地说。

除了组织离退休党员学习,杨方每天坚持阅读,《时事报告》《党建》等成为他最常看的杂志。同时,杨方还是居住小区的义务调解员。“老同事有烦心事,或者家里闹矛盾等,都来找我。”杨方说,“我以前是他们的老领导,现在他们有事儿找我帮忙,我能帮的就去帮一把。”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杨方除了捐款外,还每天去小区门口值守。“因为年龄大了,大家都劝我不要去,我坚持要去。‘我是党员我先上’,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国家需要,我都要往前冲,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杨方说。

杨方在看《时事报告》杂志。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