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仕女图》(夏季部分)仇英 作
“亲水”是现代人纳凉避暑的选择之一,古人也不例外。古代南方人最亲水,如明清时的苏州人,便喜欢水上纳凉。清顾禄《清嘉录·六月·乘风凉》记载:“纳凉,谓之乘风凉。或泊之胥门万年桥洞,或舣棹虎阜十字洋边,或分集琳宫梵字水窗冰榭,随意流连……”
清代雍正皇帝身在皇宫之中,虽然已有冰箱可用,但依然享受亲水带来的惬意,他在夏日泛舟纳凉时,情不自禁作诗一首《夏日泛舟》:“殿阁风生波面凉,微洄徐泛芰荷香。柳阴深处停桡看,可爱纤鯈(tiáo)戏碧塘。”大意为:凉凉的清风从亭阁吹向水面,泛起的层层波纹回荡起阵阵莲荷的香气,把船停在阴凉的柳树下,看那可爱的鱼儿在碧绿的池塘中嬉戏。
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六月”条,时临安(今杭州)人,有六月初六到西湖边集体纳凉的风俗:“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
常言道:“三十六计走为上。”除了亲水赏荷,古人还会外出避暑。提及外出避暑,相信大家脑海里已浮现出历代皇家避暑行宫图——雄伟壮阔的青山绿水与华丽精致的亭台楼阁相得益彰,不但清凉,而且风雅。
据光明网
《骊山避暑图》(局部)袁江 作
《避暑山庄图》(局部)冷枚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