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危桥修好了,机井增加了,村里环境越来越美;村干部隔三岔五到各家听意见、解难题;村里的事务线上线下都能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各村的村民提起巡察带来的变化时都赞不绝口。
2019年以来,该区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和基层党建及权力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30个村(社区)巡察全覆盖,并开展一轮“回头看”,共发现问题437个,党纪处分10人,组织处理2人,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9万元,收缴违纪所得3.56万元,健全各类规章制度30项,反馈问题整改率达到99.4%,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变被动为主动
巡出干事新风
“巡察组在你们村发现的问题,俺村也存在,正在改。”如今,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与巡察初期一些村干部不重视、不配合的情况截然相反。这要归功于全区“严”字当头、自上而下的部署。巡前,区、镇、村(社区)分别召开巡察动员大会,明确任务,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巡中,对突出问题坚持边巡边改,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23份;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镇为单位,要求未巡察村提前整改。比如,要求姬石镇党委就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巡察村进行提前排查。区党工委村(社区)巡察组组长王国甫表示,这样的做法有效提升了巡察权威性和震慑力,为基层带来一股直面问题、主动作为的干事新风。
“一盘棋”抓联动
打开工作新局面
“除了被巡察镇及其下辖村(社区),相关区直部门也要提交整改报告,改得不彻底的重新整改。”2020年,区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向11个区直有关部门和两镇交办市委、区党工委巡察整改任务,建立综合研判、共同落实工作机制,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分类施策,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一盘棋”格局。全区开展专项治理5次,建立村级财务管理、扶贫资金管理、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19项。
强机制敢创新
治出乡村新气象
今年市阳光办在全市推广三项“阳光村务”创新成果经验做法,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阳光村务”逐村行活动得到推广。该活动以“观摩+会议”为形式,每两个月随机择村开展,各村监委会成员、村党组织书记、乡(镇)阳光办和纪委的工作人员齐聚一堂,既有观摩学习、听汇报、学经验,又有找问题、工作评分、培训测试和警示教育。
“巡察初期,我们发现不少村监委会主任只知道签字、盖章,对村务不清楚;村级权力运行缺少监督。”该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巡察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赵洪亮表示,经区纪工委研究,区巡察办与阳光办联合开展活动以来,共组织村干部观摩160人次,培训450人次,发现和解决问题53次,并印发了涵盖教育培训、入户走访、情况反馈、考核激励等十余项工作机制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试行)》,提升了监委会履职尽责能力。
巡察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该区污染防治攻坚等工作全市领先,荣获“市信访工作‘三无’县区”称号,培育出全国卫生镇姬石镇、全国文明乡村黄赵村等先进典型。
贾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