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高招,字圣故里佳绩频传:邢皓斌等6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王铮等4名学子被北京大学录取。为更好地弘扬汉字文化、传承许慎精神、激励先进,我市举办了2021年度“小帅才圆梦·许慎学子奖”颁奖活动,表彰这10名在今年高考中表现优秀的学子。日前,本报记者走近这些优秀毕业生,听他们分享学习心得,与他们畅聊即将奔赴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杨 旭
今年高考中,漯河高中的邢皓斌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面对学弟学妹们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快速提升成绩”的提问,他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邢皓斌阳光开朗、喜欢运动,笑的时候嘴角扬起,眼睛也弯成了月牙儿。交谈中,他逻辑清晰、语言风趣,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邢皓斌说,他对数学成绩比较在意,一方面数学是他最感兴趣的学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丁贺伟。他与丁老师亦师亦友,想用好成绩来回报老师。
“当我因成绩不如意而沮丧时,丁老师帮我建立自信;当我看不清自身问题而迷茫时,丁老师帮我查漏补缺;我喜欢打乒乓球,丁老师也喜欢。如果你把老师当‘老虎’,那你的校园生活一定是苦涩的,如果你把老师当作信赖的朋友,那你就为快乐学习奠定了基础。”邢皓斌说。
刚进入高中时,邢皓斌的成绩并不拔尖。于是,他在每个阶段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超越自己前面那几名同学。三年下来,他的成绩稳步提升。每天早晨6点05分,邢皓斌准时进班,对着墙壁大声读书,读到忘我时还会手舞足蹈;晚自习结束后,他去操场跑步,体力耗尽后他的睡眠质量更高。“我不喜欢题海战术。相比做题的数量,我觉得做题的质量更为重要。做一道题就吃透一道题,要弄清楚题目考查哪些知识点。充分掌握知识点后能举一反三,遇到新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喜欢自己给自己出题,这样有利于掌握老师的出题思路,还给做题增加了乐趣。”邢皓斌说。
这种删繁就简、只抓“干货”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做笔记。邢皓斌认为,记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一定要弄清,把知识记在本子上是为了方便查阅,记在脑子里才是目的,千万不要以为记笔记多多益善,应该抓重点、分条理,这样才能好整以暇,把更多精力用于薄弱环节。
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不但要有好的方法,还要有好的氛围。邢皓斌说,进入高三,教室里经常是一片埋头苦学的场景,这种刻苦精神虽然可贵,但压抑的氛围容易让人疲惫。他乐于和同学交流,遇到有同学问问题,他都认真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邢皓斌和好友刘城亿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也是相互切磋的伙伴。他们互相追赶,也互相答疑解惑,把考上清华作为共同梦想。今年高考,刘城亿也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
身为教职人员的父母是邢皓斌的坚强后盾。“他们从来不给我施加压力,始终平等地和我沟通、给我建议。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观的性格,离不开父母从小到大对我的积极影响。”邢皓斌说。
今年暑假,邢皓斌把之前没看过的科幻电影统统看了一遍,剩下的时间他用来陪伴父母。夏天过去,他将以新的精神状态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