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9月17日 星期

学做孩子的“玩伴”


■杨黎明

一天晚上,小外甥突然和我说:“我白天很忙!”我不禁哑然失笑:“一个小孩子,天天吃饱了就玩,玩累了就睡,有什么可忙的!”可之后我仔细一想,这孩子,其实在不经意间讲了句大实话。“玩”是每个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孩子们通过“玩”来认识生活,模拟他所想象的世界。

假如你的孩子在某一天突发奇想,要为家乡建造一座“宏伟的大桥”。此时,作为家长的你,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那就是应该成为孩子的“玩伴”、亲子游戏里的配角。作为配角的你,要竭尽所能协助孩子实现梦想。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想要建造一座大桥,要经过设计、地理勘察、施工、验收等环节,涉及的工作人员包括桥梁设计师、地理勘察员、施工总指挥、施工工人、验收人员等。在这些人中,有两个人最能决定一座桥的优劣,那就是“桥梁设计师”和“施工总指挥”。因此,这两个角色,务必要让孩子担任。因为,建造这座“大桥”是孩子的梦想,他需要为自己的梦想负责。

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一部分家长会心甘情愿地扮演任劳任怨的“工人”,听从孩子的指令干活。哪怕孩子的某个决定明显是错误的,他们也会尊重孩子的选择,放手让他去试。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成长本身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他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方案。但也有一部分家长总是不由自主地命令或安排孩子干活,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年幼,得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早就和你说了,你这个方法不对”“太笨了,还是我来吧”……在一次次质疑中,孩子的创造力被扼杀了,变得没有自信。要知道,桥的模型塌了,可以重来,但孩子的自信心瓦解了,想要重建可就难了。

所以,优秀的“玩伴”和拙劣的“玩伴”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家长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优秀的家长总是能卸下“成人”的包袱,轻松走进孩子安排的角色中。笨拙的家长却总是想以“过来人”的身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指示前行,“包办”孩子的成长,由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这不能不引起家长们的反思。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