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朱利伟,漯河医专三附院副主任医师,外科学硕士。他曾获得市首届青年拔尖人才、第十二届青年科技专家、青年五四奖章、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医师等荣誉称号。他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市级科技成果奖2项。他主治外科疝气以及甲状腺、乳腺、肺、食管、胃、肠、肝、胆囊、肛肠等方面的常见病、多发病,擅长胸腔镜、腹腔镜微创手术,尤其对难治性溃疡创面、糖尿病足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近日,有一位3岁患儿因左侧阴囊处突发胀痛到漯河医专三附院就诊。该院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朱利伟接诊后,判断患儿为疝气嵌顿。由于患儿哭闹,朱利伟便耐心对孩子进行安抚。待孩子情绪稳定,朱利伟为其实施了嵌顿疝手法复位。随即,患儿疼痛明显减轻。
朱利伟介绍,疝气俗称“小肠气”,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造成。疝气嵌顿是由于患儿疝脱出后没有及时复位,疝环反复受到刺激引起收缩而形成嵌顿疝气。
“正确认识疝气是非常重要的。”朱利伟说,所谓疝气,是正常的器官或组织通过异常通道到达其他的空间。小儿疝气以腹股沟疝和脐疝常见。
“有些孩子的腹股沟区比较薄弱,腹腔里的肠管等脏器有时会从腹股沟区突出来,形成小儿疝气。”朱利伟说,如果宝宝患有疝气,在哭闹、剧烈运动或者便秘的时候,腹股沟部位会出现突起的肿块;疝气发作时,宝宝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发热等症状,食欲也会下降。同时,宝宝的膀胱部位也会出现不适感,比如尿频、血尿、尿痛等。
腹股沟疝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患儿在站立或者哭闹时,会使腹腔压力增高,肿块会变大。在发生早期,患儿平卧或者停止哭闹后,肿块会在用手按压后消失或自行消失。
小儿疝气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部分小儿疝气可能会自愈,但对于出生6个月后的患儿来说,自愈的机会很小。朱利伟建议,1周岁左右的患儿或反复发生疝气嵌顿的患儿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
漯河医专三附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