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沙澧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这些年,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我市农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今年夏季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我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推动恢复性生产,为秋粮丰收打下了较好基础。”近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对记者说。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高树目标,强力推进,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20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63.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42元,同比增长6.9%;高速公路服务区消费扶贫经验被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在全国推广。今年4月14日,全省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会在临颍县召开;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在漯河召开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百余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对接我市“农”字号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40个。
脱贫攻坚,漯河交出亮眼答卷
临颍县小辣椒、大蒜种植基地闻名全国,舞阳县香菇种植加工开启全产业链发展新局面,郾城区、召陵区、源汇区果蔬园区吸引众多市民就近休闲采摘……
一个个特色产业开花结果,鼓起了贫困群众的“钱袋子”;房前屋后,一条条水泥路平坦整洁,铺就了贫困群众的“幸福路”。2016年至2019年,我市连续4年超额完成省定减贫指标。截至2020年底,全市1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舞阳县于2018年4月脱贫“摘帽”,是全省第一个“摘帽”的省级贫困县。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市委、市政府如期兑现了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兑现了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连年举办农民丰收节活动、“凤归中原”返乡创业项目大赛,开展网上助农销售活动……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领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破难题、开新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多项工作在全省保持先进位次。上半年,我市实施的“三抓”联动促“三增”行动和消费帮扶工作,被省乡村振兴局作为典型案例报送国家乡村振兴局;(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