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尹晓玉
二十年前,带着憧憬与渴望,朱丹丹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从那时起,她便立志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努力,她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河南省十大语文课改之星、市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
2001年,朱丹丹大学毕业后到舞阳县保和乡第二初级中学任教,成为一名语文老师。2011年5月的一天,她第一次参加校外培训时,看到许多乡村教师虽然和她一样,身处相对落后的教育环境,却依靠书籍和网络,教育视野非常开阔。朱丹丹深受启发,培训回来的晚上彻夜难眠,写下了《总有一天我会站在那里》。
从此,朱丹丹不断寻求进步。她购买了《教育漫话》《民主主义与教育》《爱弥儿》《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一年读了几百万字的教育教学类书籍,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并开始尝试写教育专业论文。
2011年至今,她先后在保和乡第二初级中学、舞阳县育才实验学校、西湖学校任教。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她一直努力前行,收获颇丰。十年间,她有百余篇教育教学类论文在CN类刊物发表;2014年,她站在了《教育时报》举办的最具成长力教师的颁奖台上;2016年,她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丹言丹语丹老师”,发表读书心得、教学感悟、课堂体会等400多篇,拥有粉丝近5000人;2017年,她主讲的《桂林山水》获得河南省优质课大奖赛一等奖;2018年,她被评为河南省十大语文课改之星。近年来,她在江苏、湖北、山西、陕西以及郑州、洛阳等地讲课50多场。
在教学教研方面不断探索进步,朱丹丹的语文课越来越受学生欢迎。9月22日,在西湖学校四(2)班的教室里,朱丹丹正在给学生讲《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的讲解,巧妙的引领,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课堂外,朱丹丹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她把自己当作学生的陪伴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找她谈心;她对学业困难的学生重点关注,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适时帮助。面对难管的学生,她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超乎自己想象的潜力,只要一直前行,就能抵达远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始终不忘初心,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奋力前行。”朱丹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