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丽霞
通讯员 张 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抗洪救灾,驻村第一书记既是尖兵,又是战将。他们不畏困难,挺身而出,带领群众筑牢基层安全防线。杨俊厂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杨俊厂是市住房保障中心党总支书记,2014年被评为“漯河市劳动模范”。去年,杨俊厂到召陵区万金镇郭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办好惠民实事
驻村以来,杨俊厂带领群众硬化道路1.5公里;筹资建设廉政文化小广场;筹资9.5万元,完成小学操场塑胶跑道项目;协调资金60万元,完成33条(约6670平方米)户户通道路硬化;投资约23万元,进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增设农田灌溉变压器6台,清洗维修灌溉机井32眼;投入资金36万元,修建700立方米的化粪池一座,为537户村民进行了户厕改造;个人出资请专业人员为村里修剪道路两侧绿化苗木等;为加大对村里扶贫产业的支持力度,带领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两次,实现了食用菌种植规模翻一番的目标;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为村里推销粉条5000多公斤、蘑菇5000多公斤、变蛋3000多箱;定期开展看望贫困群众、关爱留守儿童、文化演出、义诊、助学扶困等活动。
培育文明新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杨俊厂对乡风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坚持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引领村风民风的抓手,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系列评选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评比活动。在全村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五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其中,李绍文家庭被市文明办、市妇联评为全市“最美家庭”。这些活动弘扬了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促进了诚实守信和文明和谐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使郭庄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他积极邀请市豫剧团、中原琴书艺术团到村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根据郭庄村实际情况,杨俊厂带领村干部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督促成立了郭庄村红白事理事会,制订红白理事会章程,大力提倡俭省节约的文明风尚。
巩固脱贫成果
截至2020年10月,郭庄村全村34户58人已全部实现脱贫。为持续做好脱贫户的帮扶工作,杨俊厂为全村34户脱贫户、3户边缘易致贫户制订了一户一策的帮扶计划,通过就业扶贫、兜底保障等,巩固提升帮扶成效,拓宽脱贫户的增收渠道,增加脱贫户的收入,确保高质量脱贫。2021年以来,按照市、区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五个一”的要求,杨俊厂组织人员开展入户大走访大排查,对“三类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再比对、再研判,做到精准扶贫、应扶尽扶,确保帮扶工作精准落实到位,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坚守抗疫一线
今年,疫情出现反弹后,杨俊厂带领郭庄村干部群众迅速落实上级的各项防疫要求,成立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设立防疫卡点,组织村“两委”干部、在家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等组成巡逻队进行24小时值班巡逻,严格落实重点地区返乡人员的隔离制度,为全村疫情防控提供保障,为隔离户购置生活用品,解决居家隔离家庭的后顾之忧,齐心协力筑牢安全防线。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年前,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满怀激情加入驻村帮扶队伍。如今,我已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成为郭庄村的一员,并把这里当成了家乡。我会尽我所能,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杨俊厂说。
今年,郭庄村被评为召陵区党建红旗引领示范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观摩示范村。在杨俊厂和郭庄村全体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