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消息传来,全市上下为之振奋。11月1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提出,从交通、产业、生态、人才教育四个方面研究谋划对接郑州都市圈,抢抓发展机遇,推动省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
两城相融 交通先行
从交通基础条件来看,我市早就是京广铁路郑州南向的重要站点之一,距新郑机场只有50分钟左右的车程,京广澳高速和宁洛高速在漯河形成十字交叉。另外,郑州至许昌市域铁路的即将通车和郑州南站的建设,将进一步缩小漯河与郑州交通一体化的空间距离。
据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建的许信高速(漯河段)、西环以及加紧推动的107国道京港线漯河新建工程,对完善我市路网结构、构建开放便捷的交通体系、畅通向北对接的通道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随着漯河港的复航,我市水路运输服务范围可覆盖豫、皖、苏、鲁、沪、浙、鄂、赣等地区。同时,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正在积极筹建铁路专线,线路自京广铁路孟庙站接轨,进入临港产业园,与漯河港实现水铁联运,将来可以承接转运郑州以及周边地市的货物,“豫货出海”更加便捷。
产业协同 共融互促
“产业对接是两城融合发展的重点和根基,我市可以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借势借力,与郑州形成协同效应。”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重点构建现代装备、绿色食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4个万亿级产业链。”我市作为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是支柱产业,未来五年将围绕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打造3000亿级以上的食品全产业链、5000亿级以上的绿色食品全产业生态,成为全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下转02版)